產經

港經濟增2.7% 推高通脹

本港經濟疫後復常,但長遠仍有重重挑戰。 本港經濟疫後復常,但長遠仍有重重挑戰。
本港經濟疫後復常,但長遠仍有重重挑戰。
首季物價漲1.9% 租金用膳衣履價格趨升
政府最新公布的本港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維持在按年增長2.7%,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GDP升5.3%。不過,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提醒,經濟復甦使本地生活成本逐漸上升,留意到近月新簽租約租金有上升趨勢,通脹壓力將慢慢上升,所幸外圍物價上升壓力回落,維持今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脹預測於2.5%不變。
梁永勝表示,本港首季通脹微升,基本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第一季按年上升1.9%,漲幅比前一季的1.8%略高,其中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進一步急升,外出用膳及外賣和衣履價格繼續上升,但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大致受控。
貨物出口金融服務輸出跌
他指,外圍環境充滿挑戰,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一季按年實質急挫18.7%,輸往內地、美國和歐盟的出口繼續顯著下跌,但服務輸出明顯擴張16.5%,其中旅遊服務輸出在本港與各地恢復正常來往後爆升超過6倍;運輸服務輸出回復溫和上升,商用及其他服務輸出轉為輕微增長。雖然首季仍遇到接待及交通負荷能力不足等問題,但相信會隨時間改善,全年旅客人數或可能恢復至疫情前約八至九成水平。
不過,他坦言,上季私人消費開支在按年實質急升13%緣於低基數效應,為本港貢獻約20%經濟產值的金融業方面,同季金融服務輸出亦見繼去年全年跌1.9%後,按年倒退2.5%,原因是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減弱。
展望全年,港府維持財政預算案中公布的3.5至5.5%經濟增長預測。梁永勝認為,若經濟復甦動力持續,增長率料會靠近5.5%,GDP或稍為好過2019年水平,疫後復常令消費市道前景樂觀,可望抵銷息口上升。
滙豐調低明年GDP預測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則維持本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於3.6%,亦即偏近政府預測範圍的下限,提醒本港經濟仍受外圍因素影響,如內地上月進出口數據差過預期,歐美銀行業受壓可能加劇金融條件收緊。不過,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縮接近尾聲,內地經濟又可望逐步復甦,將繼續推動本港經濟回穩。
滙豐環球研究則將本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調高1.2個百分點至5%,原因包括本地需求上季按年上升12.5%,以及內地訪港旅客回升,可是同時因應基數的提高,把明年增長預測調低0.4個百分點至2.5%。
憂勞動力減累長遠增長
事實上,疫後復常的短期反彈掩蓋不了長遠挑戰。梁永勝坦言,若勞動人口減少,一定對經濟增長構成影響,同時人口老化會制約長遠增長,建議從鼓勵就業着手,如盡量鼓勵老人、女性這類現時勞動人口參與率較低的群體投入勞動市場;同時透過投資科技、培訓提升本地生產力,對沖勞動人口未來可能下降的影響。
另外,談及樓市,梁永勝稱,隨着過去積壓的購買力逐步被消化,4、5月樓價走勢較為緩慢,但表現仍然穩健,就算今年息口方面有不明朗因素,但經濟復甦持續,樓市全年可以保持平穩,毋須擔心因為息口上升而大幅下跌。
不過,樓價仍然高企,市民置業負擔指數首季升至73%,遠高於51%的20年長期平均數,顯示樓價與市民負擔能力仍然脫節。
梁永勝(中)表示,經濟復甦使本地生活成本逐漸上升。梁永勝(中)表示,經濟復甦使本地生活成本逐漸上升。
梁永勝(中)表示,經濟復甦使本地生活成本逐漸上升。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變化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變化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變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