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爭霸斷財路 多邊重構生存道
美國以制華作為國策,卻未確切掌握自身利弊。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緊接晶片戰、金融戰,美國咄咄逼人,卻連自身經濟利益也付諸流水,商界頻頻叫苦,也許可視為美國經濟衰退前的最後呼救。兩強爭霸,其他經濟體難免也要選邊站,得充分評估形勢審慎應對,盡力維持多元發展格局,免得押錯注招致沉重的代價!
中美開打貿易戰以來,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引致物價上升效應,讓美國消費者來承擔。故去年初美國財長耶倫仍在爭取撤銷部分中國商品關稅以應對通脹,惜被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阻撓,至如今美國經濟爛透,債務上限鬧劇進一步打擊美國的國際信譽和形象,反正狂瀾難挽,就連作為財長的耶倫,也只有放下經濟為先的本責,歸隊民族主義陣營,近日更明言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更重要。在明年大選愈走愈近之下,拜登政府既無法讓經濟扭轉乾坤,只有試圖以更強硬的「中國牌」來爭取選票。
面對經濟衰退風險持續上升,依照目前美國的對華政策,只怕明年經濟會更糟糕。繼美國半導體業界公開明言不能缺席中國市場,並批評白宮政策不清不楚之後,美國商會亦高呼,在支持限制中國取得敏感技術的同時,不應阻礙正常的商業活動,變相勸白宮別再玩火,畢竟美企失去中國這大客,企業盈利將現災難,對就業與消費的打擊,足以將經濟推向深度衰退。可見美國社會對於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損及美國利益,已愈感不滿。
無可否認,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制華措施,包括威逼盟友聯合向華停供高端晶片設備,確能阻慢中國的發展,觀乎中國的晶片企業業績倒退,便可知一二。惟這讓中國以傾國之力來克服技術瓶頸的威脅,由國家層面統領產業資源全力推進晶片國產化,長遠將推動中國加快收窄與美國技術差距,只要策略正確,短期的代價望能換來長遠的戰略價值。
此際中美爭霸,兩者都要捱苦,也得爭取國際支持來鞏固話語權。其他經濟體選邊站必有難度,畢竟中國有大市場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世界影響力;而美國經濟太爛,但仍坐擁美元霸權及世界軍事領先地位,不好得罪。如是者,全球化此刻無法實現,地區性多元合縱連橫,將逐漸變成主流。
就如一直不和的日本和南韓,近期也放下歷史包袱,商談戰略合作。中東與南美諸國更親近中國這全球最大貿易國及消費國,以參與重構全球貨幣及能源體系。歐洲國家亦是「利」字當頭,早前喊打不讓中資沾手的投資項目,瞬間可以放行,各地政府與企業高層訪華傾生意的活動更浪接浪,顯見美國的制華聯盟並不牢固,各地的生存之道是加強協作,提升討價還價的能力,自身利益才是行動的根本。
身處這百年變局,現階段中美都沒絕對贏面,且要為脫鈎付上沉重經濟代價,而這兩極以外構建多元發展,將逐漸成為國際新趨勢。反全球化下,世界經濟規模收縮,增長放慢,但只要守住不打實戰的底線,各地仍有條件以自強與合作來謀求經濟發展,掌握生存之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