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旅遊業求變 產業革新迎挑戰

今年以來,隨着中國重啟經濟,全球旅遊業終於迎來全面的復甦浪潮。3年新冠疫情期間,各地居民被困在家防疫,被迫增加儲蓄,如今都可藉國際旅運恢復而釋放外遊需求,一輪爆發式的旅遊消費,令全球旅遊業景氣一洗頹風。不過,這股熱潮主要由需求積壓、運力未完全復常下供求失衡,以及去年的低比較基數所帶動,這些因素會隨着時間而淡化,全球旅遊產業得思考求變,迎接後疫情時代旅遊消費轉型的挑戰。香港作為亞洲主要旅遊點,旅遊業養活數以十萬計的打工仔生計,得全面檢討產業發展策略,提升競爭力,免得又輸一仗!
行業數據顯示,在疫情前一年,旅遊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半成,涉及就業人數逾25萬名,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額達2,600億元,訪港旅客逾5,000萬,可見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產業之一,關係到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無可否認,3年疫情讓好多生活及工作習慣改變,回不了頭。例如在家工作、網絡會議取代商業旅遊,網購盛行全球物流便捷,足不出戶便能輕易取得各地商品。近期各地長假旅遊行情仍然火爆,是3年禁足加上運力未完全復常下,所促成的短期極端反應。實際上,如今全球經濟景氣並不樂觀,歐美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中國經濟復甦步伐亦未如預期,加上通脹不下,利息高企,企業裁員之聲不絕,股、樓等資產價格波動,不利財富效應,消費信心下降,中長期而言,實不見得有利維持眼前旅遊需求爆發式增長。
除了生活與工作模式改變外,俄烏戰爭至今未平息,中美關係愈趨緊張,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誠然也不利國際商旅人口流動。更要提防歐美經濟一旦陷入深度衰退,社會動盪,甚而爆發區域性衝突,全球旅遊業必然又再首當其衝。
除了宏觀因素之外,包括香港的旅遊業也得居安思危,思考如何應對疫後的行業轉型挑戰。如今有能力消費的旅遊客戶群,花錢旅遊的體驗已再非首重消費,更注重心理健康、休閒養生及地球永續等概念,對數碼應用提升服務水平的接受程度更高。剛過去的五一長假,就說明旅遊業者奢望能如疫情前靠接待一團又一團內地平價旅行團躺着賺錢,已不切實際。
如何開發更多主題旅遊產品(如綠色旅遊、保健旅遊、特別的深度文化遊)、優化產業經營能力,培養旅遊專才,加強環境保育,提升數碼應用(如數碼支付及生物識別技術),提供便利順暢的支付體驗,整合並提升網絡資訊內容與宣傳水平,利用智能科技(如虛擬實境、元宇宙)提升旅遊行程規劃與觀光體驗;酒店業面對民宿興起,得開拓更多不同品牌,提供更個性化的旅遊體驗,迎合客戶需要,這些都值得業界認真思考,推動革新。
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旅遊產業所帶來的協同效益,遠大於單一產業利潤。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下,旅遊業不能靠食老本,得積極求變,眼光不只是北望,而是服務整個亞洲旅客群,畢竟未來全球增長的希望,就在東方。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