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歐車廠恐失2059億

歐洲車企在純電動車項目起步較慢,較中企輸蝕。 歐洲車企在純電動車項目起步較慢,較中企輸蝕。
歐洲車企在純電動車項目起步較慢,較中企輸蝕。
華電動車份額擴 產業鏈完善佔先機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於1月初率先在華掀起減價戰,令首季度大部分中資新能源車企的毛利率受壓。信貸評級機構惠譽表示,車市價格競爭持續蔓延的風險仍未完全消除,各車企為了完成進取的銷售目標,價格戰在下半年硝煙未散。另邊廂,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保險公司安聯貿易直言,歐洲車企面對中資車企的挑戰,或因銷售減少而蒙受高達240億歐元(約2,059億港元)的損失。
惠譽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內地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至31%,高於2021年和2022年的15%和28%。不過,部分銷售增加的原因,是車企提供臨時補貼,來補償2022年底政府補貼退出帶來的負面影響。
理想上季轉賺9.3億
當中業內龍頭比亞迪(01211)穩定地維持汽車業務毛利率在18.8%,雖然減價令比亞迪的除息稅前利潤率按季下滑,但首季度仍處於4.8%的良好水平,按年仍升2.8個百分點。即使屬初創車企的理想汽車(02015)剛公布首季淨利潤9.33億元人民幣,按季增加2.52倍,按年由虧轉盈。可見內地電動車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能讓車企百花齊放。
不過,比亞迪和大部分新能源車企一樣,今年所定下的增長目標超過60%,而部分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子公司,如廣汽集團(02238)的埃安和吉利汽車(00175)的極氪,或將堅守其85%和95%的增長目標,以完成今年內上市計劃。可以預期,車企之間的競爭將轉趨激烈,幸內地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續下降,有助緩減成本壓力。
然而,隨着合資車企盈利能力減弱、電動化轉型期間資本需求增加,惠譽認為,國有車企長期以來利用合資企業的現金流上繳,為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車提供資金的策略或將面臨愈來愈多挑戰;加上品牌或出現內部競爭、股息政策和資源分配的改革,全球車企或將調整在華新能源汽車戰略,採用更合理的定價,以本地化的設計和客戶導向型服務來提升其競爭力,凡此種種都可能以合資車企的短期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作為代價。
中企在15年前已發展電動車產業,建構了完善的生態系統。總部在巴黎的安聯貿易在研究報告指出,中企已在電動車生態鏈的不同位置擁有重要地位,加上內銷強勁,市佔率在過去兩年達四、五成;同期內地汽車出口貿易由310億美元赤字,改善至去年70億美元盈餘,都令在純電動車行業起步較慢的歐洲車企處境不利。
安聯貿易估計,一旦中資車企的內地市佔率在2030年進一步升至75%,屆時歐洲車企的銷售額將大降39%。如加上在2030年歐洲進口中國車達到150萬輛(相當於歐元區去年總生產量13.5%)的話,屆時各歐洲車企銷售損失或達到240億歐元,相當於歐元區2022年GDP(本地生產總值)的0.15%,當中又以德國、斯洛伐克、捷克等汽車生產國最受打擊。
專家倡投資電池研發
所以,該報告建議,歐元區國家應與中國和美國就汽車貿易訂立互惠協議,又應引入中資投資本土汽車裝嵌,相信可為本土行業增值;又應提升能夠自給自足的原材料渠道,並投資於新一代汽車電池研發,以改善歐洲車廠的競爭力。
汽車銷售減少導致歐洲國家損失汽車銷售減少導致歐洲國家損失
汽車銷售減少導致歐洲國家損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