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上季全球併購縮45% IPO集資額3年新低

美國首季企業併購金額縮四成半。 美國首季企業併購金額縮四成半。
美國首季企業併購金額縮四成半。
受累金融業頻爆煲 憂通脹加息損經濟
世界各地陸續走出疫情,重啟經濟,市場原預計今年全球的併購活動會勝舊年。然而,歐美銀行相繼爆煲,令併購的潛在買方卻步。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的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全球併購總額為4,283.8億美元(約3.34萬億港元),按年大減45.1%,涉及宗數10,501宗;同期企業首次公開招股(IPO)總額跌至逾3年低位。展望今年,在高息環境下,企業或要減價求售才能找到買家。
首季美國仍然領先歐洲和亞太區,為併購最活躍地區,總金額佔全球約一半,達2,405.7億美元,佔3,650宗,但兩者分別按年下挫45.5%和29.5%,成為拖低全球併購的元兇。這主要是期內金融業問題頻生,引發市場擔憂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美SPAC籌資瀉逾九成
其中,美國硅谷銀行(SVB)和Signature Bank「高調地出事」,加上Silvergate Bank的倒閉,促使銀行業加強內部審查,並收緊承銷標準和信貸。標普稱,事件造成的循環效應,最終會增加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另外,今年第一季通脹仍然居高不下,使利率持續高企甚至進一步上升,增加收購的融資成本,同時降低股權估值,給潛在賣家帶來壓力,增加急於求售、減價求售的可能性。部分較有能力的公司,為了鞏固資產負債表、取得資金,或會加速分拆和將資產剝離。阿里巴巴(09988)近期公布其重組和潛在分拆,便是一例。
標普的統計數字亦顯示,全球企業IPO活動自2021年以來不斷減少,最新今年第一季IPO僅錄得798宗,涉及金額564.1億美元(約4,399億港元),按年分別下跌23.1%和42.7%,較2021年同期更分別大幅收縮近60%和83%。
期內,美國IPO宗數和金額按年減少四成和三成半。標普解釋,主要是因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已如明日黃花,第一季僅有8家美國SPAC完成了IPO,涉及籌集資金7.09億美元,按年分別減少81.8%和逾90%。故可以說,今年首季IPO表現都是由亞太區所支撐。
標普估今年難有大刁
總結今年第一季表現,標普認為,由於息口高企,今年較難出現矚目的併購「大刁」。潛在的買方將包括去年受惠能源價格上升而獲得高利潤和強勁現金流的大型能源企業,以及一些具實力的私募基金。
中型科技企業或搶手
另方面,由會計師行安永和印度國家軟件及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所撰寫的報告指出,今年首季全球科技企業交易活動減少,由去年首季的273宗,急降至今年首季的150宗。雖然交易宗數減少,但報告認為,雲服務、數據、人工智能(AI)、網絡安全和數字工程等領域的資產仍然具有相對溢價,預計這些領域的交易需求會繼續增長,當中資產估值最多達3億美元的中型科技企業料會較為「搶手」。
全球併購活動收縮全球併購活動收縮
全球併購活動收縮
環球IPO市場續尋底環球IPO市場續尋底
環球IPO市場續尋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