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3潛在因素左右投資趨勢

環球人口撫養比率已進入轉折點。 環球人口撫養比率已進入轉折點。
環球人口撫養比率已進入轉折點。
大部分投資者都只注重短期因素,而忽略了長期趨勢的重要性。然而,其實如了解長期的經濟變化,對選股和資產分配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上世紀80年代,最重要的兩個結構性改變為聯儲局前主席沃爾克大幅加息至18厘和把新興市場的生產力帶進環球市場,這兩者導致通脹壓力下跌,利率長期走低,資產價格飛漲。如果從80年代中開始,投資者持之以恒地持有長債、股票和房產,便能輕鬆地獲得不錯的回報。
全球已告別低通脹時代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又如何?投資者可能要有心理準備,低通脹時代已經過去。雖然估計不會回到上世紀70年代末,通脹在10%水平以上徘徊的情況,但維持在過往2%的水平基本也是機會渺茫,暫時看到3個原因。
第一,環球人口撫養比率已經進入了轉折點。此比率在過去半個世紀左右不斷下跌,代表受養人口(15歲以下和65歲以上)相比在職年齡人口不斷減少。理論上來說,受養人口可以看成為需求方,在職人口可以看成為供給方,當供加求減時,價格便難以上升。這部分解釋了為何在過去30多年,通脹相對容易受控。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研究,撫養比率從10年前已經開始停止了下跌趨勢,進入了平穩期。從2027年起,世界人口撫養比率更會開始進入上升軌道。而高收入國家和中國,上升走勢更早於2008年環球金融風暴之後便已經出現。
在環球貿易層面,公司目前仍可以通過把供應鏈從中國向東南亞國家遷移來控制成本,但控制成本的難度應該也會愈來愈高。歐美國家的服務行業應更早便察覺到人手短缺對成本造成的壓力。西方國家在過去數年,不斷推遲退休年齡,既是因為退休金不足,也是因為人手短缺。
第二,環保成本的壓力將會不斷上升。例如中國計劃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無論是安裝減排設備或是在市場上購買碳排放權,都不約而同地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最終也會反映在物價上。
第三,中國和西方政治分歧加劇,將會導致去全球化,令生產成本上漲。全球化的好處是各國能盡顯所長,負責生產自己成本最低的產品,再經過貿易,把產品賣到國外。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壓低了通脹。過去數年,特別是疫情肆虐後,有不少國家突然發覺某些生產工序過於依賴別國會影響國家安全。因此這兩年,逐漸看到部分國家把一些生產工序回歸本土,但這樣做,難免會增加通脹壓力。
改變企業收入分配結構
投資者要考慮的是,如以上假設真的發生,會如何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環球投資市場。在過去數十年,有不少人抱怨,經濟雖強,但只有收入頭1%的人受惠,大部分人實際工資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但如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員工的議價能力也會得到改善,這代表公司收入分配會漸漸從股東移向僱員,公司盈利增長或會慢於經濟增長。
另一點要考慮的是當勞動人口相對於受養人口減少,公司或需要投資更多設備,來保持競爭能力,這對設備製造商應有所助益,而通脹和利率上升也通常對銀行相對有利。
上述推算也不是毫無破綻,暫時想到有兩點可能會影響以上推理。第一,最近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如真的能取代白領工作,撫養比率上升問題或能推遲。第二,中國經濟過去幾年受到疫情、房地產調控、互聯網企業監管等問題所影響,民眾消費變得謹慎,如成為習慣的話,會對內地經濟造成通縮壓力,部分抵銷了內地撫養率上升造成的潛在通脹壓力。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非投資建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