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一枚硬幣解決美債危機?
面值萬億美元 變相繞過國會印錢
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遲遲未解決,兩大政黨繼續「扯貓尾」,無法達成協議。隨着政府的財政儲備即將耗盡,近日有人重新提議鑄造一枚「面值一萬億美元」鉑金幣,以完美地繞過國會,在不調整債務上限的情況下解決債務問題。此一提議獲多位學者支持,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就一直是「萬億硬幣(Trillion-dollar Coin)」理論的支持者。這個概念到底從何而來?背後又有何運作原理?
首先,要知道美國政府所謂的債務上限「危機」,其實只是一場不斷重複上演的無聊政治戲碼。聯邦政府需要靠發債來維持開支,而債務總額觸及法定上限時,就要國會批准提高額度。國會內「勢不兩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經常因為在某些議案上存有分歧,在討論提高債務上限時刻意拖延,借機要脅對方,擺出一款「不惜攬炒」的姿態,向選民展示自己的立場堅定。
然而,其實所有人都深知若國會不提高債務上限,最終會引發債務違約,無人能承擔後果,故在政府或因資金短缺而停擺一段時間後,兩黨到最後關頭往往都會妥協,上調或暫停債務上限一段時間。然後隨着發債金額不斷增加,這種戲碼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
法典原意方便發紀念幣
這種荒謬的政治把戲無限輪迴,自然令許多有識之仕看不過眼。既然債務上限的爭端在於國會,只要想辦法繞過國會便可以解決,「萬億硬幣」的概念亦由此而來。
根據《美國法典》中「31 U.S. Code § 5112 」,美國財政部長可授權發行「任何數量、面值」的鉑金制硬幣(Platinum bullion coins and proof platinum coins),而任何其他指定金屬的硬幣,都有面值及金屬含量的限制。
此條文原意是方便財政部發行特殊紀念幣,卻意外為帶來了漏洞,容許鑄幣局發行一枚價值「一萬億美元(或任何面值)」的鉑金幣,而且此發行額度不會受到任何預算限額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萬億硬幣」。
在此基礎上,負責管理鑄幣局的「鑄幣局公共企業基金(PEF)」便會因此產生一筆意料之外的盈餘(突然多了一萬億美元入帳)」。而按照法規,PEF需要把其盈餘轉至美國財政部的一般基金,因而可以順利成章地把這枚萬億硬幣上繳。當然,這枚面值如此之高的硬幣不可能直接使用,這裏借用某位地產界人士評論比特幣時所言「一碗雲吞麵先幾十蚊」,如何找續是一個大問題(當然比特幣交易其實不用找續,惟此處不展開論述),因為哪怕是華爾街最大的銀行也無法隨便拿出萬億美元現金幫財政部暢錢。
不過,從理論上而言,財政部可以將這枚「萬億硬幣」存入作為中央銀行的聯儲局,將之變為財政部戶口的存款,並從中提款,用於政府開支或償還債務;聯儲局亦無理據拒絕此做法。
就結果而言,此舉其實也是變相「印錢」,只由原來「財政部發債、聯儲局印鈔買債」變成「財政部直接印鈔」,對整體貨幣供應的影響其實也是一樣。
1992年已提出近似概念
至於這個概念是由誰提出,其實眾說紛紜。早期概念可追溯至上個世紀,當時已在自由派之間流傳。199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民粹黨(Populist Party,已於1996年解散)候選人Bo Gritz在一次活動中公開表示,假如他成功當選總統,上任的第一天就拿出一罐總值「4萬億美元的硬幣」,以償還聯邦政府債務。雖然他未有詳述這種做法的可行性以及背後的依據,而且該番言論帶有玩笑的性質,但他的確是有紀錄以來第一位提出類似概念的總統候選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