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兩強續激鬥 擦槍走火經濟愁

全球雖走出新冠肺炎疫情,但經濟仍滿布陰霾,皆因作為世界兩大經濟強國的美國和中國鬥爭不斷升級,局勢持續緊張,加上美國內部政治形勢主張槍頭對外,一旦任何一方錯判形勢,擦槍走火,足以引起新世界大戰,經濟如何安穩?
剛宣布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在任以來,內外施政皆未見政績。在內,通脹仍然高企,聯儲局貨幣政策頻在鬆緊之間掙扎,物價形勢與幣策前景,皆未能向外給出一個清晰畫面,政府債務上限問題懸而不決,還有濫用槍械及藥物,以致貧富懸殊加劇等社會問題。
在外,拜登政府繼續推動反全球化,並對中國實行全面圍堵。近期有消息指,白宮計劃祭出新的禁令,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的半導體、人工智能(AI)等經濟關鍵領域,簽署時間或在5月中旬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召開會議前後時間,以爭取盟友支持。問題是美國作出種種制裁措施,至今未有令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倒下,反而加強中國實現國產化晶片的決心。
白宮要自圓其說,就只有繼續千方百計找來新的制裁中國藉口,令中美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中美關係惡化,不利美國吸納中國企業及專才,對一個標榜開放包容、雲集全球頂尖人才的超級經濟體而言,誠然是一大倒退。
拜登宣布參選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意味兩黨未來一年再迎一場激烈的內部鬥爭,而「中國牌」很可能再次成為爭取選票的「王牌」。去年仍在試圖說服白宮接受撤銷部分中國商品關稅以減緩通脹壓力的美國財長耶倫,近期在談及中美關係時明言,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更重要,也許就是拜登政府刻意將中美緊張關係升級的一個重要體現。
中國方面,對美國施以的種種制裁,至今基本保持克制,在歐美主導的俄烏戰爭上,中國推動俄烏和談。一主戰、一主和,態度明顯。幾可肯定的是,俄烏戰爭結果,將會帶來國際新形勢。若非西方主戰集團勝利,而是以和收場,非但全球避過戰禍風險,中國的國際地位亦將不戰而升。
在這個局面下,拜登政府面對內外政策敗局,要爭取連任難如登天,但若接受現實以經濟先行,必遭共和黨狙擊,結果只有變本加厲大打「中國牌」,這既無助解決美國經濟問題,更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的最大風險。
台海局勢誠然是中美最易擦槍走火的地方。不過,美國一直指中國威脅地區安全,偏偏新加坡繼2021年2月後,將於5月上旬再與中國舉行海上聯合軍演,反映亞洲經濟體都清楚意識以自身利益行事,地區安全與否非美國說了算,也在在說明今時今日中國在區域的重要地位得到鄰地肯定。
中美若爆發實戰,全球皆輸;但一日未到這地步,全球參與者仍得努力謀求和平發展之路。未來要應對美國這股全球逆風,不要成為大國鬥爭的磨心,亞洲諸地得珍惜和平,以民生經濟為先,團結區域合作,善用中國的火車頭角色,開創新發展局面,始有望化危為機,甚至成就遠比歐盟更成功的經濟共同體。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