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幣圈監管研增智能合約審計

在香港經營或推廣虛擬資產的交易平台新發牌制度,將會在今年6月1日起實施。正因如此,香港證監會2月發出一份「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的建議規管諮詢文件。
證監會表示,會依照「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原則,就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建議多項妥善的投資者保障措施。其中比較新的建議諮詢內容,可能就是考慮取消僅限專業投資者的限制,而允許散戶都可以參與此等交易服務,以及其他代幣盡職審查中,新增智能合約審計,將之納入為必須披露的內容。以下先分享一下甚麼是智能合約。
滿足條件 自動執行交易
智能合約與人們日常簽署的合約相似,雙方基於合約條款,進行一些商品或服務的交易或交換;只是合約在一個去中心化平台,以數碼簽名簽約;即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例如在區塊鏈平台上,進行可信交易。那麼智能何在呢?就是當合約條件滿足時、交易就會自動執行,所有參與者亦會收到系統發出的交易完成通知。
以加密貨幣借貸為例,如果某君在一個加密貨幣平台借貸,用以太幣抵押借入泰達幣,當他不能準時還款時,就會被立即沒收抵押品。
放眼國際舞台,所謂「智能合約審計」,直到目前為止,暫時仍然未見一個通用及比較清晰的審計框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加拿大投資業監管組織(IIROC)和加拿大證券管理局(CSA)也表示,會對虛擬貨幣進行審計預備。SEC發布了《加密資產交易平台指南》,以現行的證券法及指南,監管所有的註冊加密資產交易平台。現時如有智能合約相關的審計需要,業界一般都會以源代碼審查的方式處理。
有關諮詢已於3月31日結束。面對該諮詢文件,不同持份者會有不同的期望與想法,亦有些人可能不想改變。近代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這樣說:「抗拒變革,源自於無知,和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大家必須把變革視為機會,才不會恐懼。」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黃銳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