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工業利潤首季瀉21%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首3個月表現不似預期。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首3個月表現不似預期。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首3個月表現不似預期。
全球需求放慢 去庫存未消散 製造商經營難
市場估計中國經濟步入全面復甦之際,國家統計局昨公布,今年首3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按年暴瀉21.4%至1.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累計跌幅維持兩成以上,反映情況未見改善,更與近期內地公布的多項重要經濟數據表現背馳。有經濟學家認為,今年首季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跌勢加劇,可見製造業仍處不景氣情況早已有迹可尋,加上全球需求放緩和去庫存化持續,製造業上游行業的經營壓力較大,料有待市場消化庫存後才有望出現改善。
分行業來看,首3個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利潤總額按年下降,僅10個錄增長;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仍跌97.1%,化學纖維製造業也挫70.4%,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亦降54.9%;汽車製造業跌24.2%。
能源及重金屬業壓力較大
國統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解讀數據時指,雖然3月利潤按年跌幅收窄至19.2%,整體工業企業利潤降幅仍較大,企業虧損面、虧損額仍較高,但上游價格按年回落有利改善下游行業的盈利狀況。他指,下階段應繼續着力擴大市場需求,提振市場信心,改善企業預期,提高產銷銜接水平,促進工業企業利潤加快回升。
近期多項內地經濟數據表現亮麗,由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升4.5%,以至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擴至10.6%等,均遠勝預期。唯獨與工業相關的首季工企利潤總額差強人意。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稱,內地早前公布多項數據表現理想,都是由服務業數據好轉所帶動,但非服務業數據仍然疲弱,又認為現時歐美市場需求下跌和經濟表現參差等因素,令內地部分上游產業包括能源、重金屬及化學原材料經營受到一定壓力。他又指去庫存周期未完結前提下,內地製造業經營或續受拖累。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稱,市場對美國經濟將於下半年步入衰退、聯儲局將減息、歐洲市場需求淡靜等已有共識,內地部分對出口表現敏感的工業行業下行,亦屬意料之內,更指不排除內地3月出口數據表現亮麗或只是一次性因素,後續表現仍需觀察。儘管如此,她認為若內地經濟復甦直到今年第四季持穩態勢不變,將可抵銷部分出口不景氣帶來的負面影響。
德傳限造芯用化學品輸華
內地經濟陰霾未全面掃清之際,外憂因素似乎正在疊加。有「鱷王」之稱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始人達利奧(Ray Dalio)警告,中美兩國正處於「戰爭邊緣」,情況恐隨着美國明年步入總統大選而惡化。他指,雖然戰爭並非無可避免,但許多紅線將被推向邊緣,包括晶片問題。
另邊廂,亦有外媒報道指,德國正考慮限制向中國出口用於製造半導體的化學品。報道指,此舉可能會影響到德國企業如默克(Merck)、巴斯夫(Basf)在內的德國企業。報道又指,上述限制是德國總理紹爾茨(Olaf Scholz)政府正在討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目的是要切斷中國獲得生產先進半導體所需產品和服務渠道。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變幅內地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變幅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變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