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剖析:華穩步復甦助中資股發圍

內地首季經濟增長勝預期,反映復甦進度不緩慢。 內地首季經濟增長勝預期,反映復甦進度不緩慢。
內地首季經濟增長勝預期,反映復甦進度不緩慢。
過去一個月,內地廣泛數據顯示經濟正在改善。第一季經濟增長總結了復甦的進展,按年增長4.5%。3月增長勢頭強勁,不僅是相比去年,而且與2月相比也是如此。官方和財新調查的服務業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平均顯示為13年來第二高,略低於2020年11月水平,當時MSCI中國的預測市盈率為14.7倍,而目前為10.6倍。
內地3月新盤銷售飆升33%,高於2月的增長15%和1月的負增長。在經歷了18個月的下跌後,2月70個大中城市的新盤平均價格首次出現反彈。至於陷入財困的主要開發商亦已宣布重組計劃,某程度上是行業可以繼續前進的重要一步。
今年經濟增長勢達標
事實上,在經歷了整整一年的下滑之後,2月住宅落成量已轉為按年增長14%。中國人民銀行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消費者信心在一個季度前觸及歷史低位後,在2023年第一季度反彈至兩年高位。消費正在復甦中,儲蓄正常化及就業好轉提供了潛在上行空間。
由於第一季數據好過預期,以及未來幾季數據將受惠於去年的低基數效應,今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可能唾手可得。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復甦有助於今年增長,在重新開放的最初推動和持續支持下,早期的刺激政策可能會更加有效。下一步投資者要注意,是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經濟相關問題的討論。
企業盈利有望升15%
在經歷了短暫但重大的向上修訂後,中資股的盈利預測自2月以來一直停滯不前。隨着復甦有進展,第一季盈利指引或有所改善,這與市場情緒必須等到實際改善才能發生的情況類似。政策制訂者重新關注經濟發展,並在房地產和電子商務領域發布了重大重組公告,這些均可能帶動投資者的興趣轉向更廣泛的行業。
隨着經濟持續復甦、政策懸而未決和外部擔憂減少,盈利預測可能會再次上調。經歷過去兩個月的挫折後,中資股估值已恢復到預測市盈率僅10.6倍的更為冷靜狀態。今年全年中資股盈利有望增長15%,市盈率亦有條件回升至13倍。
美國和中國政府債券孳息率之間的差距,從去年10月的超過200點子縮小到現在的不足100點子,預計美國聯儲局或在下半年減息,而內地更有可能保持利率穩定,兩地利率差距有望縮小。如果貨幣前景轉趨正面也有助於消除外國投資者的疑慮,他們可能在中資股第一輪反彈期間持觀望態度,意味未來資金會進一步流入。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 廖嘉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