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上季轉賺千億 走資5390億仍未止
陷入經營危機的歐資投行瑞士信貸在宣布以低價賣盤予同業瑞銀集團後,昨日公布首季業績。瑞信季內資產淨流出規模為612億瑞士法郎(約5,390億港元),又謂自3月下旬開始的大規模資產外流情況雖然有所放緩,但截至上周仍未停止。話雖如此,瑞信把總值16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撇帳後,其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大增至20.3%,遠高於正常同業水平。
資本充足率處健康水平
CET1作為反映資本充足比率的指標,反映出一家銀行對於風險資產價格下跌、財務出現壓力時的緩衝能力,理論上數值愈高反映銀行財務狀況愈穩健。作為參考,滙豐控股(00005)去年底時CET1僅14.2%,美國的摩根大通上季僅為13.8%。就算撇除AT1債券的影響,瑞信的CET1仍達14.3%,也算是健康水平。
就業務表現而言,瑞信上季按會計準則的列帳收入為184.67億瑞郎,按年增長3.19倍;亦扭虧為盈,純利達到124.32億瑞郎(約1,097億港元),這主要是包括AT1債撇帳在內的若干非經營因素影響。
可惜的是,帳面上的資本就算再充足,也未能挽救瑞信的業務劣勢,將所有非經營因素排除後,按照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瑞信於第一季度經調整收入實際為27.33億瑞郎,按年大跌40.35%;經調整的稅前虧損為13.16億瑞郎,相對去年同期賺3億瑞郎,即是轉盈為虧。
財管業務連續兩季虧損
在巨額資金外流下,瑞信的旗艦財富管理業務連續兩季錄得稅前虧損,該業務上季經調整收入按年倒退33%,淨利息收入按年下跌37%,主要由於整體貸款息差受壓。另外,佣金及費用收入亦按年倒退17%,主要由於期內財管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按年減少28.92%至5,025億瑞郎。
由於與瑞銀的合併、業務收入的逆風、退出非核心業務所帶來的影響,以及重組費用、融資成本等,瑞信預期本季乃至全年的業績,都將錄得重大的稅前虧損。KBW股票分析師哈利特(Tom Hallett)認為,瑞信創造收入的能力已受到嚴重打擊,除非有更深入的重組計劃,否則甚至可能會拖累合併後的瑞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