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爭亂世如洪爐 港經濟轉型徒勞
近年世界地緣政治局勢急劇轉變,大國分化日益嚴峻,中美博弈、東西分裂,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都逐漸朝半球化發展。面對這局勢,香港應着力強化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鞏固連結內地與海外資本市場的橋樑地位。可惜港府至今仍不甚作為,一味打「口水仗」,所謂的搶人才、金融升級都只流於口號,甚至倒行逆施,經濟轉型只怕徒勞無功,繼續蹉跎歲月!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數十年時間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因而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意,甚至打算阻止對中國關鍵領域的投資,阻擋其發展步伐。此時中國經濟改革面臨蛻繭成蝶的關鍵時刻,對內要推進產業升級轉型,不能再依賴往昔的「世界工廠」經濟模式;對外要加大開放,拉攏更多盟友,締結金融、貿易、經濟聯盟。在如此重要關頭,容不得胡混度日的香港拖後腿。
隨着美元霸權衰落、中美金融脫鈎,香港理應順應大勢,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走得更遠。可惜的是,港府改革決心不足,在各方面都表露無遺,香港於《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落得一個「梗頸四」,落後於紐約、倫敦、新加坡,不止是「硬實力」方面有所欠缺,更是反映出政府的鼠目寸光。
內地近年積極推動普惠金融,資本市場不斷改革創新,比如最近的A股註冊制改革。反觀香港不但故步自封,甚至在2021年把股票交易印花稅大幅上調三成,任憑證券業界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也始終無動於衷。
股票交易成本愈高,首當其衝是高頻交易,股市交投長年不濟,融資功能也要打折。股票印花稅上調以來,港股一直無運行,資本市場沉寂,少有大型企業在港上市,金融業愈做愈縮,難怪愈來愈多外資機構撤出香港。
港府還推表面上「小修小補」、實則無理擾民的措施,比如研究在惡劣天氣下讓股市如常交易,對於改善長期的流動性結構問題,於事無補。而口口聲聲的「搶人才」就更加可笑,要知道香港人口與金融中心排名更高的紐約、倫敦其實不相伯仲,不加倍努力從700多萬香港人口中培育產業棟樑,重建年輕一代歸屬感,卻把目光放在異鄉外邦,令人費解。
人不夠就去搶,乃短視的土匪思維,更何況人才不是「人質」,招攬人才從來是靠綜合實力,如何能徒手去「搶」?這注定難成大事。人才留不住,搶也搶不來,港府是要靠形形色色的口號證明有作為,實際上是一事無成。
說到底,人不是貨物,能夠搶回來是一回事,但要留住人才,靠的不止是口號,只有實實在在推動香港金融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與發展機會,提高在港生活質素,解決住屋、生活成本過高的問題,才能夠讓人歸心。
時值中美爭霸愈演愈烈,香港應該發揮其獨特角色,善用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國際金融資源,在協助國家應對產業升級和全球貨幣戰上,擔當重要席位。「少講口號、多做實事」,港府才能真正認清和解決問題;切實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才是鞏固國際地位的正途。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