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股流動性不足 盤活資產力不從

回歸以來一直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的香港,須提升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協助盤活中國資產,服務國家實體經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應對中美博弈的百年變局。奈何港股流動性不足的結構性問題長年未解,融資功能打折扣,未來得設法加強兩地金融協作,引入更多長期資金,做好新經濟資產定價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角色,領軍人民幣國際化,始有望打破困局。
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國和國際因素同樣重要,沒有中國經濟的支持,香港無法做好國際金融中心;同樣地,沒有國際資金的參與,香港也就難保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以及保持在市場基建和法律制度等國際金融中心賴以維持的條件,兩者不可或缺,也是相輔相成。
近年港股流動性不足,市場交投與規模增長不成正比,既無法更好地體現資產價值,也不利企業融資,這結構性問題不解,香港要保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目前中國經濟處於重啟階段,內部需求仍需時復原,尤其內地房地產市場仍處調整階段,債務與資產價格壓力空前。近日就有消息指,部分地方政府財政面臨困難,相信這並非個別例子,也凸顯中國極需要設法確保資產價格穩定,支持產業改革,刺激內部需求和引入外資。偏偏大量中國企業上市的港股,估值長期不濟,交投平淡,企業難以進行新融資以加快業務發展,也令企業來港上市顯得卻步,中概股回歸速度不似預期,事必有因。
面對國際金融的激烈競爭,香港繼續原地踏步、做飯來張口的「敗家兒」,變相走上自毀之路,得以新思維與新元素加強綜合競爭力,尋求出路。例如主動革新市場基建和監管,在產品與服務上推陳出新,以支持新興產業如創新科技、虛擬貨幣、綠色金融等發展,積極服務新經濟的融資需要,拓闊吸引資金與企業渠道,務求當好國際新興資產價格的定價中心和相關風險管理中心角色。
針對國際地緣政治風險的問題,香港與歐美等西方金融中心的關係由過去的互補轉變為競爭,在全球去美元化、亞洲崛起等趨勢下,香港也得認清大環境,調整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元素,更多利用中國內、外區域經貿戰略基礎來拓展國際市場,包括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建設,擔當好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角色。
香港疫情過去,但經濟逆境尚未完全扭轉,去年超低基數下造就的今年潛在經濟增長並不足喜,如何把握世界經貿與國際貨幣體系重塑的機遇,開拓新財路,重塑長期增長軌道始為關鍵。世界在變,香港若只管停留在昔日的光景、不思進取,與世界脫節,非但難保國際都會角色,經濟發展也看不見未來。
如今中國極需要盤活資產、化解債務與通縮危機,撬動內部需求力挺經濟,香港得把握在金融經濟領域上的發揮空間,主動優化兩地金融互動,設法當好境外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協助國家經濟再次起飛,實現多元化發展,始有望保住經濟命脈,重新出發。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