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清理債務風險 校企告別黃金時代

紫光集團由新舵手接掌後應有另一番景象。 紫光集團由新舵手接掌後應有另一番景象。
紫光集團由新舵手接掌後應有另一番景象。
中國防範巨企隱藏的債務風險,即使是昔日擁國資背景的學校辦企業「雙雄」,即北京大學的方正集團及清華大學的紫光集團,同樣因債務無法清償,而先後踏上破產重整之路。不過,校企「雙雄」如今已有截然不同的命運,曾經千瘡百孔的方正集團雖幸獲「白武士」打救,並成立新方正集團,但地位已不能同日而語;反觀紫光集團由新掌舵人領軍之後,招牌翻身戰打得有聲有色,甚至被外界視為美國制裁漏網之魚,可見實力不容小覷。
紫光集團:破產重整後晶片界光芒不減
與北大方正一樣,紫光集團甫出道已注定備受矚目。紫光集團的前身為清華大學於1988年成立的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至今仍被視為半導體國家隊「先鋒」。儘管早年長期併購一度讓紫光負債如雪球般滾大,但破產重整後在集成電路領域擁有國際級競爭力的光芒仍然四射,旗下紫光展銳作為內地晶片「新秀」急速冒起,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40億元人民幣,今年更傳出登陸上海科創板的消息。
該企於2005年完成改制及改名為紫光集團,及後增資擴股並引進新管理團隊,2010年確立混合所有制模式,仍由清華控股持股51%,但在2011年已確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業」的目標後,隨即於2013年踏上大舉併購不歸路。紫光集團接連出手將兩大中資晶片生產商展訊和銳迪科微電子納入囊中,私有化兩企並從納斯達克退市,還將兩者合併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晶片商紫光展銳,排名緊隨高通及聯發科之後,的確令紫光聲名大噪。
併購孭巨債 2020年底爆煲
此前業界人士僅指,紫光主攻生物醫藥、地產開發等產業,與晶片產業尚算不着邊際,但在2014年紫光展銳獲得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入股15億美元之後,迅速進入華爾街銀行的視野。當時號稱「併購狂人」的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更一度揚言,要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更惹來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罕有「開金口」親自回應等驚世崛起過程,即使趙已遭中紀委移送檢察機構依法審查起訴,但早年無序擴張事迹至今仍歷歷在目。
據內媒統計,屢次上演蛇吞象戲碼的紫光集團曾於短短6年期間,與下屬企業先後對20多家企業發起併購要約,投入資金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下同)。須知道於2016年成立的長江存儲,亦為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國芯與武漢新芯公司合併而成,也是近年內地致力建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企業之一。不過,龐大的資本帝國仍難隱藏債務黑洞。據紫光集團披露訊息,2017至2019年的負債率居高不下,截至2020年第三季底止,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
紫光債務危機最終在2020年11月正式揭開序幕,當時因未能按期兌付一筆境內私募債而宣告違約,之後同系公司發行的多筆境內債和境外美元債連環失守違約,以致集團在2021年7月便遭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幾乎與同月敲定重整計劃的北大方正遙相呼應。直到去年1月,內地法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團等7家公司重整計劃,並火速於同年7月執行完成,由戰略投資者「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接手紫光集團,重整資金涉約600億元。
新舵手野心勃勃 旗下擬上市
不得不提,紫光集團現任董事長李濱原來與清華早有淵源,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曾擔任中芯國際(00981)資深副總裁,由此一腳踏入半導體產業。他去年入主紫光後不久曾對員工發表公開信,就喊話紫光集團是內地科技產業成長的一個縮影,許多產品的核心技術還依賴於進口,今後需組織好製造、封測、材料、設備等全產業鏈要素,集團將先大幅降低負債率、「輕裝上陣」,並稱未來發展戰略需考慮基因工程等新技術的加速融合、推動國際化等,可見野心勃勃。
踏入今年,市傳紫光集團旗下晶片設計公司紫光展銳尋求新一輪融資,規模逾百億元。儘管紫光展銳去年營收增速放緩至20%,不及2021年的78%增速,但去年受通脹和終端市場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晶片大環境轉冷之際還能保增長已非易事。業內正流傳集團已就融資接洽多家由國家支持的投資基金,目標是盡快落實投資者名單,6月底前完成這輪融資,擬最終在內地上市。
方正集團:曾負債逾三千億 子企難翻身
北大方正與紫光集團曾聞名海內外,出事前,北大方正生產的電腦風靡全中國,知名度媲美現時的小米集團(01810)。北大方正集團當時業務涵蓋資訊科技(IT)、醫療醫藥、金融、鋼鐵、大宗商品貿易、地產等範疇,旗下擁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北大資源(00618)及方正控股(00418)。換言之,北大方正不再是單純的科企,正正是90年代透過掛牌上市初嘗資本市場的融資吸引力後,種下併購步伐頻繁的惡果,深陷債務泥潭,導致總負債曾狂飆至3,090.54億元(人民幣‧下同)。
自救無效 平保參與重整
截至2019年6月底止,北大方正披露的總資產規模亦不過3,735.17億元,巨債下舉步維艱,管理層意見分歧進一步使集團陷入險境。雖然北大曾於2015年派人接管方正集團,出現管理層大洗牌,但股東內鬥消息持續,直至2019年12月,北大方正首次披露違約,一筆發行額僅2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19方正SCP002)竟未能按時兌付本息,隨即引爆市場對其資金鏈問題的擔憂。北大方正背後巨大的債務壓力接踵暴露,不能清償的債券一時多達24筆。
校企「巨無霸」自救無效,債主認定北大方正不具備償付能力,北大方正在2020年2月正式進入司法重整程序。歷經逾年後,中國平保(02318)旗下平保人壽等投資者出手參與重整,2021年7月內地法院裁定批准北大方正集團等5家公司重整計劃,之後可陸續出售資產,再把予以保留的資產,撥入2021年10月成立的新方正集團,最終由平保人壽以482億元取得新方正的66.5%股權。繼北大方正子公司方正証券股權問題於去年底塵埃落定,今年2月另一子企北大方正財務進入破產程序,作為保留資產之一,新方正集團將承接該子企大部分股權,亦意味新方正集團的重整已屆尾聲。
然而,各子企重新起步談何容易,連帶融資和聲譽等方面的包袱沉重,雖背靠新股東的豪華陣容,但資產負債表被封印多時,加上疫情後市場景氣度仍有待恢復,歷經波折後快速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說易行難。
方正集團重整已接近尾聲。方正集團重整已接近尾聲。
方正集團重整已接近尾聲。
全球手機處理器去年市佔率全球手機處理器去年市佔率
全球手機處理器去年市佔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