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ETF流動性勿只看表面

港交所早於2020年6月1日就香港上市ETF推出新價位表及莊家計劃。 港交所早於2020年6月1日就香港上市ETF推出新價位表及莊家計劃。
港交所早於2020年6月1日就香港上市ETF推出新價位表及莊家計劃。
香港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市場今年首季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逾14.5億元,按年增長30%。若以為二級市場的成交量相等於ETF的整體流動性,那便「太表面」了!
分3層次 直接影響定價
事實上,ETF的流動性可分為3個層次:「表面流動性」、「隱藏流動性」和「潛在流動性」,它們與ETF定價有直接關係,可以影響投資者的行為或決定。
以金字塔作比喻分3層,塔尖為「表面流動性」,即一般買方和賣方(例如個人、機構投資者及莊家等)在交易時段內交易的ETF股票數量。然而,表面流動性只是ETF流動性的冰山一角,通常佔整體流動性的一小部分,並未反映其餘的流通量。
中間層是「隱藏流動性」,反映莊家的庫存量,以及透過場外交易市場和證券借貸市場可獲得的ETF單位。
「潛在流動性」為金字塔的最底層,是ETF整體流動性的根基,由ETF一級市場中的申購及贖回機制所產生。合資格的授權參與者(Authorised Participants)可按市場需要創建和贖回ETF單位,這使ETF的流動性與其標的證券流動性掛鈎。因此,ETF的流動性可因資產類別而異,例如以股票為標的之ETF通常比債券ETF更具流動性。
另外,買賣價差是衡量流動性的重要指標,即買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賣家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之間的差額。一般情況下,由於交投活躍的ETF買賣需求大,買家一般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賣家則願意接受較低價格,因此買賣價差較小。較窄的價差意味着投資者可用較低交易成本進行買賣,扣除交易成本後淨回報或更高。
港上市產品價差縮47%
影響價差有3大因素,除了市場波動性和標的證券的價差,還有價位表。簡言之,價位表列出不同價格區間內證券交易的最少價格變動幅度(即最低上落價位),ETF的價差受最低上落價位限制,因此,降低最低上落價位可助收窄價差。
為了縮窄ETF價差及降低ETF交易成本,香港交易所(00388)於2020年6月1日就香港上市ETF推出新價位表及莊家計劃。新措施將香港上市ETF的最低上落價位降低最多80%。
降低最低上落價位進一步加強了ETF作為低成本、多元化投資工具的功能。自推出以來,截至2022年12月底止,香港上市ETF的價差大幅收窄47%至33點子,新價位表推出前的12個月平均值為62點子,並為投資者節省超過50億元的交易成本。
話說回來,價差只是ETF投資成本的其中一環,投資者在買賣ETF時,應該考慮投資總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包括稅項等持有成本。
香港交易所證券產品發展聯席主管 羅博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