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沃爾瑪谷網購 反攻亞馬遜

沃爾瑪估計,未來實體店角色傾向於作為電商的補充。 沃爾瑪估計,未來實體店角色傾向於作為電商的補充。
沃爾瑪估計,未來實體店角色傾向於作為電商的補充。
訂閱服務較低價格搶客 美28%富裕家庭已使用
疫情加速民眾養成網購習慣,踏入後疫情時代,零售商美國大型連鎖超市沃爾瑪(Walmart)和Target均宣告,加大投放發展自家網購平台,勢反過來攻佔被一直「踩過界」的網購巨人亞馬遜(Amazon)電商業務市佔。
料5年後主要收入非零售
零售巨頭沃爾瑪財務總監雷尼早前直言,5年後沃爾瑪收入主要來源將不再是零售,而是自家電商平台Walmart.com上向第三方賣家收取的費用,當中包括使用沃爾瑪貨物運送服務等服務費,以及沃爾瑪零售媒體業務收取的廣告費,稱廣告費的利潤率較高,增長亦較快,這種商業模式愈趨接近對手亞馬遜。
沃爾瑪估計,未來實體店角色更傾向於作為電商的補充,例如顧客在網店落單後,可以在沃爾瑪實體店取貨,日後將更難獨立衡量網店和實體店間的貢獻。
眾所周知,推動亞馬遜增長的其中一個動力,便是其在2000年引入「亞馬遜市集」(Marketplace)策略,又叫「第三方賣家」(Third-Party Seller),簡單來說是容許其他賣家在平台上售賣同一款商品,又不介意其他賣家在同一件商品作價上比亞馬遜更低,令平台賣家「搶」走該客人,致亞馬遜無法出售該款商品,賺取銷售利潤,取而代之是亞馬遜可收取第三方賣家的手續費。
事實上,亞馬遜的出現並未動搖沃爾瑪保持全球零售的一哥地位。一家大型會計師行指出,按零售收入比較,包括電商和實體店的零售收入在內,沃爾瑪2021年零售收入為5,727億美元(約4.46萬億港元),大幅拋離排第二的亞馬遜,該企同期零售收入錄2,391億美元(約1.86萬億港元),為不計及來自第三方賣家的銷售數據,Costco以1,959億美元位居第3,Target排第10,錄1,046億美元。
富戶訂閱服務增速超對手
同樣地,亞馬遜的電商一哥地位堅實,惟沃爾瑪的訂閱服務Walmart+中,其富裕用戶與對手Amazon Prime分野正在逐漸收窄。外媒引述數據指出,美國2月全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的家庭中,有28%為Walmart+訂閱用戶,按年增長15個百分點,77%富戶訂閱了Amazon Prime,按年多7個百分點。沃爾瑪管理層認為,這增長趨勢對公司有利。
為了爭奪訂閱用戶,Walmart+的價格和福利,一點也不比Amazon Prime輸蝕。一旦成為Walmart+會員,便可享受購物滿35美元(約273港元)以上後的免費送貨服務,每年訂閱費98美元,每月則12.95美元,比Amazon Prime年費和月費分別的139美元和14.99美元更優惠,Walmart+還配以派拉蒙的Paramount+串流服務,勢與Prime影音平台對抗到底。
Target將建供應鏈網絡
沃爾瑪要在電商平台領先亞馬遜仍言之尚早,但其成長速度不容忽視,加上其擁有低價和產品種類繁多等獨特優勢。Jungle Scout數據顯示,56%消費者購買日用雜貨時,更傾向於沃爾瑪上選購,亞馬遜僅有15%。
另一零售巨擘Target在電商的布局雖較沃爾瑪慢,但亦開始「認真起來」,為趕上融合電商和實體店的新零售大勢而急起直追,並深明物流配送對發展電商的重要性,計劃斥資一億美元(約7.8億港元)建立供應鏈中心網絡。
亞馬遜在電商平台上擁有低價和產品種類繁多等獨特優勢。亞馬遜在電商平台上擁有低價和產品種類繁多等獨特優勢。
亞馬遜在電商平台上擁有低價和產品種類繁多等獨特優勢。
年薪至少1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訂閱佔比年薪至少1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訂閱佔比
年薪至少1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訂閱佔比
沃爾瑪股價走勢沃爾瑪股價走勢
沃爾瑪股價走勢
亞馬遜股價表現亞馬遜股價表現
亞馬遜股價表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