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財新製造業轉弱

內地經濟復甦速度有減慢迹象。 內地經濟復甦速度有減慢迹象。
內地經濟復甦速度有減慢迹象。
恢復未穩須靠內需 政府或谷基建投資及消費
儘管亞洲各國已逐步走出新冠疫情,惟復甦速度令人疑慮。反映中國中小企及民企製造業情況的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3月跌1.6個百分點至50,險守盛衰分界線。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直言,因應外圍需求放緩,將中國今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由4.5%下調至3.8%;如果貿易數據持續疲弱,政府或需更積極為基建投資提供財政支援,以及推出振興本地經濟的消費刺激方案。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數據反映經濟快速復甦勢頭有減弱迹象,反映疫情期間積壓的需求短期釋放後,經濟恢復基礎不穩固,未來經濟增長仍須依賴內需帶動。
ING估次季增長加速至6%
彭藹嬈指出,現時內地經濟較出口市場強,而服務業較製造業強。經濟復甦將繼續平穩向前,與該行早前預期相若,認為GDP增長5%預測仍屬合理,而在中國政府或會因應首季較弱的GDP數據而增加財政刺激措施,第二季後的GDP增幅或會提高,因此將中國第二季GDP預測由5.2%提高至6%。
日本方面,據au Jibun銀行及標普數據,3月PMI終值意外上調,由前值創近兩年半低位47.7,彈至49.2,並勝市場預期,收縮速度為5個月來最慢。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指,日本製造業在首季末顯示出改善迹象,產出和新訂單下降速度都為5個月來最慢,但新訂單仍大幅下降,內地及海外市場需求都受到抑制。
數據顯示,由於客戶和市場需求仍然疲軟,製造業產出和新訂單連續第9個月收縮。衡量成品庫存的分項指數處於2009年2月以來的高位,而未交貨訂單連續6個月下降,導致一些訂單量較少的企業專注於建立生產後庫存,包括原材料價格飆升和日圓回軟在內的因素促使投入價格上漲,即使增長率是2021年8月以來最慢,產出價格上漲速度升至3個月高點。供應商交貨延遲延續2020年1月以來的趨勢,相關指標保持在50的門檻以下。
南韓出口額連跌6個月
不過,成本上漲增加營商壓力。日本央行的季度短觀調查顯示,大型製造商的營商信心指數由去年12月份的7,大幅降至1,為2020年12月以來最低,這是市場情緒連續5季下滑,也低於市場預期的4,惟非製造商的樂觀情緒略有上升,從19升至20。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被視為「全球經濟晴雨表」的南韓出口,上月按年減少13.6%至551.2億美元,連續6個月下跌,降幅更較2月份的7.5%顯著擴大,但仍好過市場預期。進口亦減少6.4%至597.5億美元,3月貿易逆差46.2億美元,是6個月以來最小。
出口疲弱主因是經濟降溫,導致全球半導體需求放緩所致。基於記憶體晶片價格下跌,佔南韓出口兩成的半導體大減35%,顯示器出口亦挫41.6%,但汽車外銷按年升64.2%。
內地財新製造業PMI內地財新製造業PMI
內地財新製造業PMI
日本製造業PMI改善日本製造業PMI改善
日本製造業PMI改善
南韓出口持續下跌南韓出口持續下跌
南韓出口持續下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