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經營添壓 望明年好轉
華減息礙盈利能力 收入難顯著改善
肩負支持實體經濟「國家任務」的內銀去年業績疲弱,富瑞中國金融業首席分析師陳姝瑾直言,大多數銀行覺得明年是個「好年」,可是今年經營壓力反而會比去年更大,不論是淨利息收入,抑或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皆不會顯著改善。就算中國金融體系相比西方安全,也許電訊股熱炒過後會有「好息」資金轉戰內銀股,對內銀板塊的投資評級依然只是「中性」。
料淨利息收益率首3季仍降
內銀的營業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淨利息收入,陳姝瑾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內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去年繼續下跌,就算今年LPR再降的機會已經因為內地經濟復甦而降低,減息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仍會在上半年尤其首季釋放出來,事關不少中長期貸款都在年頭重新定價。內銀去年的壓力在於房地產危機損害資產質素,而到了今年還要面臨盈利能力的難題,所以經營壓力會更大。
她指,去年內銀貸款增速約為12%,乃9年最快,而且基數本來很高仍有如此幅度,着實超乎預期,換句話說銀行得以更低的息率放貸,而這個情況今年首兩個月仍持續,皆因銀行都希望在今年初多些放貸,務求賺盡全年利息衝業績,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即使新貸款的利息上月已隨樓市和基建回暖有所回升,也依然低過既有貸款的利息,要一段時間始能推高既有貸款利息,內銀淨利息收益率今年首3季仍會持續下降,末季才有機會回穩。
非利息收入也比想像中更差,一方面與消費不振打擊信用卡業務有關,另一方面是去年9月到今年2月國債利率顯著上升,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又以固定收益為主,可能九成投資債券,產品價格下跌自然會削弱銷情,出現資金淨贖回。她估計,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今年上半年仍會疲弱,始終經濟尚在復原,或許呈現「前差後好」的格局。
房地產尚有大堆難題待解
克而瑞數據顯示,內地100大房企上月銷售額按年增長29.2%,比起2月的15%有所加快,連續兩個月上升。陳姝瑾認為,現在內銀的處境似2016年,實際上或差些,因為就算房地產業的不良資產生成今年理應減少,還有很多既有問題有待解決,地方政府平台亦然。
不過,比起歐美金融股,她認為,現在中國的相對好些。她對西方金融風波的看法較為審慎,因為就算很多人認為,歐美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以及監管機構的行動力都強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問題是金融風險傳染擴散的速度往往很快,而且總有始料不及的因素令危機升級。
法巴認為,中國從西方目前這場金融風波所受的最直接衝擊來自外需,一旦歐美融資環境繼續收緊,無可避免會拖低中國經濟增長。不過,中國金融體系相當穩健,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從2017年的13.7%升至15.2%,過去幾周亦見內銀境內二級資本債券做好。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則估計,內銀之後會再加大力度補充資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