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重啟 東亞經濟看升5.1%
華3月製造業PMI勝預期 服務業近12年最強
中國經濟進入疫後時代的蜜月期,3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濟指數(PMI)錄51.9,好過市場預期的51.5,且同月非製造業PMI創自2011年5月後新高的58.2水平,均高居50以上的擴張區間。儘管野村證券警告內地復甦勢頭恐見頂,但世界銀行料華重啟經濟效應,將擴散至東亞和太平洋(EAP)地區發展中經濟體,故出手上調今年區內經濟增長預測至5.1%。
日前才高呼全球經濟恐迎來「失落的10年」的世銀相信,內地將扮演EAP區內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受惠內地防疫措施解封及其經濟復甦,EAP地區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加速增長,惟高通脹與高家庭債務仍將對部分國家的消費帶來壓力。如果撇除中國,EAP地區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生產總值(GDP)按年升幅預測僅為4.9%,即由去年的5.8%增長率明顯放緩,亦低過此前預測的5%。相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EAP地區,今年經濟增長率可望從去年的3.5%回升至5.1%,高於去年10月預估的4.6%。
中美分歧成挑戰
世銀在報告提及,國際發展格局可能會影響EAP經濟體所面對的外圍形勢,包括今年全球增長預期比2022年更慢;商品價格緩和;美國持續的通脹壓力導致美國以外的金融狀況趨緊。世銀EAP地區副行長Manuela Ferro直言,為應對疫後新時代,就要重新獲得增長動能,在促進創新、提升生產力及為更環保的復甦奠定基礎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正因如此,世銀續指,EAP地區經濟體最迫切的挑戰,是中美之間日益擴大的分歧,尤其是兩國對技術流動與合作所施加的種種限制,這將減少全球知識轉移與普及等深層問題。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或《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不被排除在任何協議之外,可能有助抵銷中美貿戰造成的部分損失。
更重要是,中方正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大門,引來更多外資企業及金融機構靠攏。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等負責人近日在北京先後會晤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人,包括美國橋水基金、法國東方匯理、日本大和證券、英國滙豐、加拿大宏利金融、新加坡淡馬錫、德國安聯保險、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美國景順和高盛等,表明希望商界以經濟金融領域合作為切口,為增進了解及促進國際合作多做工作。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兼中銀保監主席郭樹清周四亦會見了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Stephen A. Orlins),雙方就中美金融業合作交換意見。
野村憂好景不常
外資來華投資信心恢復,內需亦見回暖。國家統計局指,受2月高基數等因素影響,3月製造業PMI才按月回落0.7個百分點,行業景氣仍企穩近兩年次高水平。3月綜合PMI亦按月升0.6個百分點至57,表明製造及服務業繼續向好。
惟野村提醒,強勁的PMI數據背後,需慎防疫後內地經濟已到峰值的潛在性。在發達經濟體迅速惡化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金融市場擔憂的背景下,好景或不常在,尤其是一線城市以外的樓市尚未真正復甦。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