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剖析:歐美銀行危機 亞洲風險有限
歐美銀行業面臨困境,令人憂慮另一場金融危機可能一觸即發。歐美當局均迅速採取果斷行動,冀能恢復市場信心,但即使當局已竭盡所能,投資者仍忐忑不安。眾多不明朗因素揮之不去,令市場信心受壓,投資者憂慮銀行業的穩健程度,早前的市場事件可能造成經濟衝擊,以及其對央行政策的影響,更令不少人擔憂相關風險可能擴散至亞洲。
信貸或收緊 不良貸恐增
目前來看,相關風險有限。雖然數家亞洲創投及科技初創公司受該等銀行的事件影響,但看來風險不大,而且甚少企業公開承認錄得重大虧損。若歐美銀行體系的問題愈演愈烈,導致投資者的避險意欲飆升,平心而論,最受影響的將會是經常帳赤字龐大、因而依賴外國資金的亞洲經濟體。
整體來說,除新西蘭、菲律賓和泰國赤字佔其國內生產總值高於3%外,亞洲經常帳赤字溫和。雖然目前出現一些壓力迹象,但大部分指標仍低於危機水平。
自3月9日以來,金融狀況已經收緊,但與去年中比較仍相對寬鬆;然而,當地銀行的信心減弱及避險意欲上升,可能導致貸款增長放緩。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評論,信貸狀況趨緊和環球經濟增長減慢,很可能會增加不良貸款的風險。誠然,最受影響的將會是近來大幅提高本地息率,並導致償債成本顯著上升的經濟體,例如南韓,其情況或許值得關注。若某些經濟體有許多金融機構的受監管資本水平偏低,其相對區內其他市場可能較易受到衝擊;就此而言,印度可能是其中之一。
環球金融狀況收緊,導致需求減弱,亦可能使亞洲出口受壓。一些尤其依賴與美國和歐元區進行貿易的經濟體最受影響,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及台灣。這對亞洲當地貨幣政策有何影響?區內的貨幣政策走向,可能出現多種情境:一切如常──在過去一年,亞洲央行因應當地通脹走勢制訂的貨幣政策,比聯儲局這次加息周期的政策力度更大。因此,許多區內央行已轉持溫和立場,例如泰國和越南。然而,菲律賓及印度近日在對抗通脹方面受挫。因此,印度儲備銀行和菲律賓央行在下一次議息會議傾向進一步加息。
銀行業面對衝擊,促使央行調降原先的政策路徑──在這情境下,預料印度儲備銀行和菲律賓央行轉趨審慎,可能會較預期提早結束加息周期。
金融業壓力加劇,融資成本及美元飆升──若這情況發生,部分區內央行可能被迫進一步加息,以支持其貨幣匯價。對於外匯儲備有限,因而高度依賴外國資金的經濟體來說會構成主要風險。就此,泰國、菲律賓、印度、印尼及馬來西亞日漸受到關注。
存款基礎穩固 財政較佳
投資組合的未變現債券虧損,會否影響亞洲銀行業?理論上,導致近日一家專注科技業的美國貸款機構倒閉的問題,亦可能會在亞洲銀行業浮現;然而,有可能發生並不意味必然會發生,這屬未知之數。重要的是,這次事件的風險擴散至亞洲銀行業的可能性看來有限,區內銀行資本充裕,受相關事件影響的直接風險輕微。再者,相關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高,而且存款基礎普遍較穩固。與過去的危機時期比較,現時區內經濟體的財政及宏觀穩定性普遍較佳,因此近日的銀行業恐慌直接擴散至亞洲的風險有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