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亞洲銀行面臨增資困難
歐美銀行爆發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的信心危機,超過167年歷史、被視為「太大而不能倒」的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陷入困境。
為了防止危機蔓延至國際金融系統,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集團宣布以30億瑞士法郎的價格買下瑞信;瑞士央行也宣布,將會對合併後的銀行提供1,000億瑞郎流動性援助。旋風式拯救是否能令全球避免再一次經歷金融風暴?又會對全球金融環境造成甚麼影響?
3月10日,美國硅谷銀行(SVB)閃電式破產,本就引發銀行業信心危機。而瑞信卻在3月14日發布的年報中承認,在2021年和2022財年的報告存在「重大缺失」;瑞信最大單一股東、沙特國家銀行主席Ammar Al Khudairy在翌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更表明「絕對不會」再向瑞信注資。瑞信股價當日跌破兩美元關口,創歷史新低,最終仍跌近14%。市場不禁擔憂到底瑞信會否追上「倒閉潮」,成為「雷曼2.0」。
瑞信債變廢紙開壞先例
為了提振各界對瑞士銀行業的信心,瑞士央行和瑞士國際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聯同美國聯儲局介入事件,推動瑞信和瑞銀合併,務求迅速解決今次危機。
危機看似解除,但債券持有人卻成為最大輸家。瑞銀收購瑞信的同時,瑞士監管機構要求將瑞信價值16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完全撇帳,意味淪為廢紙。
市場普遍認為此事件可能引發「火燒連環船」,對銀行業信心危機進一步加劇之外,亦會對同行發債帶來影響。
對於歐美國家來說,SVB閃電式破產加上瑞信被併購,足以引發主要央行擔憂,也引發了市場對各央行激進加息的思考,相信至少對激進的加息步伐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對於亞洲區各銀行來說,更依賴AT1的亞洲銀行可能面臨愈來愈大的資本補充困難。然而,這反過來可能會減緩它們資產負債表擴張的步伐,並有助於抑制通脹前景和加息步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