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華增長「保五」釋積極信號

去年內地消費物價按年漲幅只有2%,與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去年內地消費物價按年漲幅只有2%,與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去年內地消費物價按年漲幅只有2%,與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國務院發表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為「5%左右」,較去年目標「5.5%左右」為低,同時屬市場預期下限。GDP增速預期通常被視作判斷經濟形勢的頭號指標,中國定下「5%左右」的目標,雖是1994年中國開始設置經濟增長目標以來最低的數字,但實則是釋放出推動經濟向上的積極信號。
物價持續平穩 與國際背馳
去年全年中國GDP增長3%,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漲2%,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7%。財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財政收支符合預算、支出略有結餘。國際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國CPI單月漲幅始終沒超過3%,全年漲幅只有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4.1%。而美國去年CPI及PPI按年則分別增長8%及16.5%。中國物價持續平穩運行,與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出,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比去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0.15萬億元人民幣。長期以來,中國極少把財政赤字率設定在高於3%水平,因此市場有約定俗成的「赤字率不破3」的說法。
赤字目標增財政可持續性
在疫情爆發之前,中國赤字率未突破過3%。疫情期間為了應對衝擊,2020年赤字率首次提高至3.7%歷史高位。但2021年便降至3.2%,2022年更進一步降至2.8%,重回3%以內。是次定下赤字率3%的目標,表現出政府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調和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決心,更有助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由於去年中國在防疫上開支不菲,相信今年更多的財政資金將用於刺激經濟增長,加上中美關係似乎步入了更激烈也更危險的新階段,中國政府以更實際的GDP增速預期,及積極財政政策,符合「穩增長、擴內需」的頂層部署,相信能推進經濟恢復活力與增強市場信心。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