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貨幣產業釀經變 強監管迎金融戰

2020年11月,螞蟻集團中港兩地上市計劃被煞停,並為一連串產業整頓行動揭開序幕。兩年多過後的今日,企業層面的改革仍在進行之際,傳來內地金融監管架構大執位,制訂更適時和更完善的架構來應對挑戰。事實上,中美之爭最終必定離不開金融領域,所指的是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要知道,金融始終是美國的強項,面對強勁對手,中國既要加大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就要有心理準備會傳導外部風險,率先理順金融監管架構,固好防火牆,不容半點差池,乃應對這場金融博弈的重要一步!
過去中國市場有句話「一放即亂、一亂即收、一收即死」。2015年A股大冧市是最好說明。偏偏5年後,科技股掀新投資熱潮,科企規模急增,更利用資本優勢實行跨行業發展,染指金融業,監管又未能應對金融與科技產業變化作規範,最終當局讓螞蟻集團上市急煞車,叫停這個瘋狂遊戲,更開展一連串產業整頓與反壟斷行動,但這種粗暴干預市場的行為,對資本市場造成破壞,可一不可再,防範的最佳方法,是盡快審視並改革監管架構,確保與時並進,全面保障金融系統穩定。
畢竟人民幣要推進國際化,中國資產要取得國際投資者信任,清晰的市場化監管改革實不可少。一旦市場進一步開放,內外資金積極參與下才發現監管亂象,只怕會比2015年一役更難收拾,也是中國不能承受的痛。更何況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帳目朝有序開放,非但關乎國家經濟,還涉及金融安全,得穩慎推展。
昨日傳來內地金融監管架構大執位,大致上是中銀保監被新設的國務院直屬機構「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取代、中證監轉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將改革分支機構,原屬人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及投資者保護職責,全納入新設的「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另會着手加強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同時,當局還擬組建國家數據局、重組科學技術部,都是應對數碼經濟與中美科技戰等新挑戰而來,也與金融息息相關,皆因數碼經濟和科技產業都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未來要借助資本市場融資來支持發展,完善產業規範,保障投資者利益。面對西方圍堵,借審計問題諸多留難,中企除可利用香港進行融資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可能沒有一個活躍的本地資本市場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過這次金融監管架構大執位,料可更有效率、更精準到位規範產業發展,確保經濟行穩致遠。
過去40年,中國靠做大做強製造業崛起;未來的日子,即使面對西方的重重圍堵,中國除得堅持推動製造業升級改造,同一時間要加快做大做強服務業,這包括發揮內部需求潛力,拓展各消費行業,而另一重中之重,就是推動股、債市等金融服務業發展,引入活水,全方位盤活經濟。難怪善於洞悉國際形勢的金融大鱷亦坦言,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世界經濟東升西降,且拭目以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