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英食品通脹17% 15載最高

英國食品價格急劇上漲,成為當地民眾第二大財務壓力來源。 英國食品價格急劇上漲,成為當地民眾第二大財務壓力來源。
英國食品價格急劇上漲,成為當地民眾第二大財務壓力來源。
家庭開支每年或增7700元
全球高通脹為時比預期長,影響也比預期深。去年俄烏戰事觸發能源價格飆升,已令不少港人嚮往的移居地英國陷入高通脹困局。市場研究機構凱度洞察(Kantar)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止4周,全國食品雜貨通脹率高達17.1%,創2008年以來最高。該機構警告,倘若民眾未有因物價上升而改變消費習慣,每個家庭每年需要額外增加811英鎊(約7,700港元)的開支。
凱度洞察主管麥克維特(Fraser McKevitt)表示,隨着食品價格急劇上漲,相關項目僅次於能源成本,成為當地民眾第二大財務壓力來源。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更直言,「擔心食品和飲料價格的變動,多過公務員罷工和氣候變化議題」。
留家煮飯帶動食材銷量
有趣的是,在生活成本壓力飛升之下,當地民眾願意改為留在家中「煮幾味」慶祝情人節,帶動相關食材銷量急增。數據顯示,截至上月14日的一周,牛排銷量增25%,氣酒銷量高出一倍,盒裝朱古力成交額更高達500萬英鎊(約4,742萬元)。
凱度洞察又表示,正密切關注未來幾周蔬菜和水果短缺對銷售的影響,惟強調上述情況未反映在今次公布的數據之內,不過就認為「限購令」未必對消費者構成重大影響,原因是普羅大眾日常僅購買小量新鮮蔬果。而在一眾英國最大零售商中,以Tesco市場份額稱冠,佔比為27.3%,至於同業Aldi市佔率則升至破紀錄的9.4%,且銷售額增加26.7%。
萊坊的2023年《財富報告》顯示,倫敦去年錄223宗超豪宅(1,000萬美元以上)交易。不過,持續加息冷卻當地樓市的熾熱氣氛。全英房屋抵押貸款協會(Nationwide)公布的2月樓價按年轉跌1.1%,創下近11年最大跌幅。
澳洲CPI升7.4%低過預期
至於鄰近的法國和西班牙,2月通脹亦見反彈且高於市場預期,前者通脹由1月的7%升至7.2%,高於預期的7%;後者通脹則升至6.1%,其中核心通脹達7.7%,創歷史新高。另標普全球公布,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從1月的48.8降至48.5,與初值一致並符預期,但仍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
位處南半球的澳洲物價則有所回落。澳洲統計局昨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7.4%,升幅較去年12月的8.4%收窄,且低過市場預期的8%,主因旅行、服裝和蔬果成本下跌;期內撇除波動較大的水果、蔬菜和燃料的消費物價按年亦僅漲7.2%,低於12月8.1%的升幅,反映通脹可能見頂。另外,當地去年第四季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升0.5%,增速創一年來最弱,低於第三季的0.7%。
至於「產油大國」加拿大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同樣遠遜預期,1月GDP初值增長僅有0.3%,反映經濟活動正急速降溫。
英國1月整體通脹率<br>仍高企在10%以上英國1月整體通脹率<br>仍高企在10%以上
英國1月整體通脹率
仍高企在10%以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