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中資股調整 締入市良機

農曆新年長假期間,內地旅遊人數按年增逾兩成,反映經濟復甦。 農曆新年長假期間,內地旅遊人數按年增逾兩成,反映經濟復甦。
農曆新年長假期間,內地旅遊人數按年增逾兩成,反映經濟復甦。
MSCI中國指數從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急升60%後,2月調整了近10%,市場將重點放在中國經濟某些方面缺乏進展,認為是復甦風險。這些擔憂合理,但周期性復甦或者不需要解決所有結構性問題,目前仍有很多經濟改善的證據出現,分析員繼續向上修訂中資股盈利預測,整體股市估值亦偏低,所以最近調整或提供入市機會。
在農曆新年假期間,內地旅遊人數按年增加23%,旅遊業收入按年增長30%,已回到2019年疫情前的73%。春節後出行數據也繼續改善,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和地鐵乘車量,現在甚至較2019年高出13%;內地航空客運量也比去年同期高25%。
內地經濟復甦力度強
官方和財新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1月分別急彈至54.4和52.9。製造業PMI官方數據從去年12月的47反彈到今年1月的50.1;財新數據由去年12月的49改善至今年1月的49.2。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製造業PMI去年嚴重落後,現在反而處於最高水平。
內地居民在疫情期間累積了不少額外存款,例如2022年新增存款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亦相當於銀行體系所有未償還按揭貸款的46%,目前仍有足夠空間加大消費及提前還債。
此外,報復式消費已經開始,例如1月澳門博彩收入飆升82.5%,假期間內地遊客急升150%。內地餐廳、戲院及商場人流顯著增加。3月15日將公布1、2月合併零售數據,有望繼續提供正面信號。部分分析擔心年輕人失業情況仍嚴重,背後主要是互聯網平台及網上教育行業職位減少,惟目前這些行業需求似乎恢復增長。年輕人和30歲以上群組的失業率最近都已經開始下降,青少年群組下降得更快。
最近幾個月的中資股升浪,並非大部分投資者都能夠把握,這就是為甚麼有機會出現第二輪升浪的原因。相比2020年第三季升市或2021年第一季股市高位下的成交,這次升市的成交仍低出40%。不論在香港離岸市場和在岸A股市場,參與度仍偏低,意味大量中國投資者可能仍在場外等待,多餘存款或可重新投放在去年擱置的投資。
科技醫健板塊追落後
截至2月中旬的3個月,市場對中資股2023年每股盈利預測已調高7%,惟預測市盈率仍處於10.8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過去當盈利修訂趨勢強勁時,中資股估值修復會更加強勁。在行業層面,MSCI中國指數10個行業中有8個估值仍低於10年平均數。
科技股估值較歷史平均水平低的幅度最大,目前盈利預測修訂趨勢很強,隨着投資者或逐步換貨至估值合理但增長前景理想的行業,科技行業可能在下一階段追落後。近期盈利預測調高幅度最強勁的是醫療保健行業,與科技行業相似,醫療保健亦可能是投資者下一階段的目標。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 陳正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