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通脹巨浪殺埋身 重建經濟保民生

中港兩地已經通關,但至今經濟活動顯然與市場憧憬有出入。畢竟3年疫情,市民消費習慣改變,移民和外遊等因素影響下,本地消費市道需一段較長的時間恢復。更令人憂慮的,乃中美博弈下,內地經濟未來更多會側重內部需求,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增加,香港的貿易業難有大起色。奈何國際金融陰霾滿布,全球通脹巨浪殺埋身,百物騰貴的日子重臨。港府得設法加強與內地及亞洲地區的經貿連繫,有力遏物價,保增長,否則只怕疫情雖過,但逆境未完!
香港是國際都會,經濟景氣與全球經濟息息相關。最新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數據均顯示,物價持續高企,貨幣政策得繼續收窄以抗通脹,這帶出兩個訊息。其一,影響民生與營商成本的利率易升難降;其次,持續加息將增加歐美經濟衰退風險,打擊香港外部需求。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整體出口持續不振。理論上,內地重啟經濟有助帶動貿易需求,惟如今中美在搞脫鈎,不少西方商品停供中國,中國供應鏈受挫,影響產量,亦自然會拖低出口表現,國家未來戰略重心將由外轉到內,側重發展內循環,則香港的轉口角色已不再。
旅遊零售方面,過去大量內地客湧港消費,確實創造了巨額服務業收入,但得益的只是一小撮商家,富者愈富,不見得惠及民生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在缺乏規劃下,大量人流嚴重影響民生和日用品供應,激化兩地矛盾。如何提升香港旅遊零售業的質量,加強規劃,化解內部矛盾,當是政府與業界必須正視的問題。一則要正視內地服務業持續開放,兩地消費差距拉近,訪港旅客需求轉變;二則配合亞洲經濟發展,利用連接內地交通運輸便利的優勢,加強拓展東南亞等地的客源。
至於兩大資產市場,樓市在過時的辣招扭曲下已積弱,金融業則受累國際市場的不明朗氣氛,新一年以來港股走勢級級落。最令人擔心的是,中美在俄烏戰爭的不同取向,或成美國對中港施以制裁的藉口。地緣政治風險揮之不去,在國際投資者的眼中,香港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已不一樣。若非由內地資本市場興起帶動在港中國資產價值及企業融資活動復甦,任港府說得天花龍鳳,只怕也是事倍功半。
眼前經濟景氣如是,更攞命是物價趨升,電費、交通運輸、租金、食品價格有加無減,縱有消費券也不見得能起太大紓緩作用,尤其是利率負擔不斷上升,市民擔心購買力下降,增加儲蓄而減少消費,不利的循環最終只會令大家憧憬的復甦景象變成水中月,霧裏花!
香港最大優勢是擁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祖國支持,亞洲區競爭對手無法搶奪。為今之計,香港得洞察國家戰略,設法融入發展,開闢新的增長引擎,助力經濟轉型的同時,亦有力抵禦外部衝擊。畢竟世界經濟「玩法」已不同,未來不論是衣、食、住、行等開支,得靠內地穩定的資源供應和配套來支持。港府得依據新發展戰略用心經營,開源節流,追求的不只是疫後復甦,而是在國際新形勢下,為重建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方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