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10年內或取代¼勞動力

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未來有部分職業會被取代。 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未來有部分職業會被取代。
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未來有部分職業會被取代。
人工智能(AI)行業已發展好一段時間,惟最新在中美各大科企高調推出機械人產品,引爆全球AI大戰及相關的投資熱潮。雖然AI的基礎是數據分析,但未來不一定由過去主宰,意味AI也不是萬能,但借助AI的大數據分析,還是可以用作提升生產效能,也可取代不少依賴「人腦」的工序,在全球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資源短缺等情況之下,有其吸引之處。
有調查預計,不到10年,AI將取代全球四分之一的勞動力,而20年內將有近五成的職業會消失,意味多個職業工種將會被取代,那又有沒有哪一行業「鐵飯碗」可以抵禦AI的挑戰,當然是打工仔最關心的問題。
知名物理學家霍金曾說:「全面人工智能的發展,或意味着人類的終結」,這番話聽下有點駭人,惟AI的發展日趨成熟,在在加大對不少打工仔「生計」的威脅。麥肯錫公司亦預計,到2030年,將有4億至8億個職位被自動化取代,令3.75億人須要完全改變工種。
4大基準判斷被取締職業
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研究團隊曾開發一項測驗,以4個基準來判斷工作自動化的可能性,更指目前有47%的職業,在未來20年內極有可能會消失。該4大基準是:第一,是否需要獨創性的解決方案?第二,是否需要支援他人?第三,有可能被配在狹小的空間內嗎?第四,工作內容是否需要協商能力?
至於,較能抵禦AI「爭飯碗」的,除了是具有大數據技能、具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等能力,基本上機器難完全複製的工種之外,部分須要負上「刑事責任」的工種,如醫生、會計師,律師,在作為持牌人士的架構下,須要為所提供的服務負上法律責任,而這無法由一個沒有生命的機器來替代執行,故依然現時的監管或法律框架,這些工種暫較難被機械人取代。
孟晚舟:選職勿與機械人爭
中國科企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近日在一個公開演講中,亦建議兒子慎選職業,叮囑「不管你將來選擇甚麼職業,一定不要選擇與機器競爭的職業,因為等你畢業的時候,人工智能一定會方興未艾,那個時候去跟機器競爭,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她分析,工業革命後,人類一些工作已交由機器來承擔,解決了人類的體力問題;而訊息革命將解決了人類的智力問題,「所以在未來10年、20年,很多工作將被機器承擔」。她建議大家在選擇職業時,最好也要考慮到有甚麼工作AI是承擔不了的。
當然,AI仍有待完善發展,目前的缺點包括尚未掌握「創造力」、「同理心」和「靈巧性」,類似心理醫生、治療師(包括物理治療、按摩)、文藝作家、科學家等職業,仍有望暫保飯碗。此外,AI賴以發展的基礎是數據,但這些資訊不是原創,須面對真實性、有害性和不當性等問題,不無風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