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科技冷戰無盡頭 中美分領兩半球

打從2020年,美國商務部宣布要切斷對中國科技企業華為的關鍵技術設備供應,到之後不斷擴大制裁名單和所涉技術範圍,中美要尋求技術脫鈎,大打科技冷戰,已無回頭路,且至今尚難猜測賽道盡頭。就如近期的人工智能(AI)競賽,中美都趨向各有各的技術、制式與應用門檻,意味全球兼容的技術發展趨勢已逆轉,未來世界科技將由中美兩大強國各自分領半球發展。
論綜合技術水平,中國的能力並未去到能挑戰美國的水平,這一點兩國以至全球都心中有數。不過,中國的追趕潛力驚人,確實令美國不安,故要先發制人,以保霸權。去年美國調整策略,對準在高端晶片供應上對華全面封殺,更四出聯同所謂的盟友聯合封鎖對華的先進晶片設備供應,務求起到「包抄」的作用。這對中國的短期影響不會太大,惟長遠讓中國有更大的迫切性加速研發,以突破技術瓶頸,以免阻礙產業發展。
在這場科技競賽中,美國除了封殺華企供應、限制技術轉移外,也限制了美國的科技人才到華發展,這種全方位的「脫鈎」,將迫使中國加快研發國產化晶片,構建自主研發技術,減少對美依賴。同一時間,中國亦必然利用自身的市場優勢,打擊美國產業發展。
就如最新美國興起AI機械人,引起全球關注,不少企業都希望利用最新的AI技術來減省人手,提升營運效益。不過,有指中國已着手限制本土科企應用該AI產品。當美國研發的科技產品不能走進中國市場,估值必然大打折扣。當然,中國研發的AI產品,未來亦別奢望能應用在西方市場。如是者,中美變相各自拉下「科技鐵幕」,失去全球化的發展基礎,兩國製造業產值都會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從某個角度看,中美AI大戰,就如兩國一場「軍備競賽」,一則AI的應用不少涉及國家安全,尤其數據安全的領域,二則也關係到兩國的新經濟競爭,愈是率先作出技術突破,成功搶佔市場應用,就能取得市場話語權。始終中國是亞洲經濟龍頭,在文化習俗、語言、交通物流等各方面,都與區內各地有更深的聯繫,在技術開發、數據分享、制式應用等各方面,中國擁有高增長亞洲市場基礎支持,是發展新技術的優勢。
中國在電動車、數碼貨幣、太陽能等領域發展已超前美國,未來將在更多新產業和技術領域交鋒,除了晶片與AI技術,還有流動通訊制式、超級電腦、基因研究、量子科技等。美國靠封鎖、保護主義來鞏固霸權,確保敵人不會超前;而中國則靠改革、開放來謀求互惠共贏,除非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失控,否則民生經濟必行先,各國要選邊站,該不難作決定。
天下合久必分,世界經濟走進半球化時代,產業鏈、國際供應鏈都在重構當中。企業得認清大勢,別奢望疫情走了,就能重現疫前的經貿榮景,謹記世界已不一樣,本地化與區域化將取代全球化發展趨勢。雖然半球化可能是走向再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將為此各自提出發展方案,誰能贏得市場,自會說明賽果。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