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投資穩定幣 不再穩定?
數碼年代,貨幣亦在推陳出新。加密貨幣應運而生,除了投資者熟悉的比特幣(Bitcoin,BTC)、以太幣(Ethereum,ETH)之外,穩定幣(Stablecoin)是目前市場流行的加密幣種類之一,其主要賣點是聲稱與美元等有穩定價格的資產掛鈎,以支持其信用度。不過,隨着去年加密幣交易所FTX破產,美國開始收緊對加密幣的監管,近期更向全球第3大穩定幣──幣安美元穩定幣(BUSD)開刀,將之列為未註冊證券,納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到底穩定幣是甚麼?風險是否可控?這場幣圈整頓又如何發展?以下逐一分析。
甚麼是穩定幣?
穩定幣可以說是加密貨幣中的避險資產,其特點是與美元等法定貨幣價值掛鈎,同時又具備加密貨幣快速便利轉移的特色,既是一種交易媒介,也被用作避險和賺取回報的工具。
價值與美元等貨幣掛鈎
其實,穩定幣亦有不少種類,但絕大部分是「法幣穩定幣」(Fiat-Collateralized Stablecoins),即用加密貨幣形式模仿傳統法定貨幣例如美元,具體是根據市場需求抵押美元來獲得加密貨幣,如市面上的USDT,就是以美元1:1抵押的。其餘兩種分別為「加密貨幣穩定幣」(Crypto-Collateralized Stablecoins)及「演算法穩定幣」(Non-Collateralized or Algorithmic Stablecoins)。
穩定幣讓投資者在交易加密貨幣時,可有一個穩定價格,但是與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通常是中心化的,即由一個實體操作,非但存在信用風險,其實亦有違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理念。
分3大類 市佔率達九成
法幣穩定幣
目前,市場上最大的3種穩定幣,正正都是中心化的,合計市佔率達90%,分別是Tether發行的USDT(50.3%)、Circle發行的USDC(29.9%)及Paxos在幣安品牌支持下發行的BUSD(11.5%)。以美元穩定幣作例子,每一個美元穩定幣,發行人聲稱背後都儲存了等值美元法定貨幣作掛鈎擔保。
在買賣加密貨幣時,由於使用法定貨幣涉外匯管制、可追蹤、費用成本較高等問題,故不少加密貨幣交易,都會以穩定幣作為交易媒介,甚而被加密貨幣投資者視為避險資產。每次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不少投資者沽出比特幣,換為穩定幣,候低再進場,正是最常見的例子,其考慮離不開交易時間和費用都會比轉換法定貨幣更加划算。
加密貨幣穩定幣
「加密貨幣穩定幣」是以加密貨幣來作抵押,惟始終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較大,故一般會進行超額抵押,即抵押的資產價值,會超過發行的穩定幣價值,以為承受相關波動預留空價。MakerDAO(DAI)正是用以太幣來作抵押的穩定幣,其儲備穩定幣1.5至兩倍價值的以太幣,一旦以太幣的價格大跌,至低於抵押率150%,就會引發清償結算,以維持其基本價值。
演算法穩定幣
「演算法穩定幣」主要以智能合約演算法來創造「去中心化的央行」,以智能合約控制相關穩定幣供給。例如,當穩定幣價格低於掛鈎價格時,智能合約會將一定比例的穩定幣回收或注銷,以調節供給,維持市場價格回升;若穩定幣價格高於掛鈎價格時,智能合約會擴大市場供應,令市場價格降低。
美證交會向BUSD開刀
本月,SEC向BUSD開刀。BUSD的發行商Paxos收到SEC的Wells通知,指擬建議採取行動,又指BUSD是一種證券,Paxos應根據聯邦證券法註冊BUSD發行。對此,Paxos表明反對,但將按照紐約州金融服務局(NYDFS)的指示先行停止鑄造新的BUSD。消息引發BUSD遭大規模贖回,並對幣安及其儲備資產造成考驗。要知道,穩定幣的市值規模已逾1,800億美元,是加密生態系統支柱,這場監管風暴或將導致穩定幣市場向Tether及USDC等藍籌幣整合,Tether或成大贏家,也可能促使DAI等去中心化穩定幣興起,以抵制審查制度。
優勢:交易快且平 無國界
除了標榜「價格穩定」之外,在跨境交易上,穩定幣具備高速、低手續費的特性,可24小時交易,未受銀行營業時間或地區時差限制,且手續費比傳統匯款划算得多。目前不少加密貨幣交易所,都可以本幣購買USDT,並可免費提取貨幣至其他交易所或其他個人加密貨幣錢包,讓跨境交易變得方便且成本低。當然,這也容易被不法分子進行洗黑錢等非法活動。
此外,穩定幣尚有一個優勢,就是能提供利息收入。以USDT為例,不少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活存及定存的利率選擇,相關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
缺點:波動極大 欠透明度
當然,由於穩定幣尚未納入監管,故這些衍生出來的產品亦存在投資風險,並引起各地政府的注意,紛紛啟動審議加密貨幣的立法程序,故監管風險已成為穩定幣的一大隱憂。
事實上,目前穩定幣都是中心化,即由一發行者來發行,當中就涉及信用的風險,一旦發行者出問題,掛鈎資產價格出現大偏差,穩定幣持有人要求贖回,隨時會面臨擠兌風險。其次,穩定幣掛鈎的資產、計算方法似是公開,確往往由發行人擁隨時修改的主導權,缺乏透明度,讓投資者蒙受風險。為了釋除疑慮,部分穩定幣會定期公開審計,以保市場信心。再說,所謂「穩定」只是相對上,而非絕對。故穩定幣涉及的掛鈎、儲備、訴訟與監管風險,是投資者不得忽視的問題。
當然,託管或提供這類虛擬資產的交易平台、應用程式營運者,都涉及信用風險,目前尚未納入正規監管,一旦倒閉,存放在內的資產可能全部「清零」,即使要提出申索或循法律途徑爭取賠償,亦頗高難度。
各有各監管缺乏共識
由於穩定幣不是法定貨幣,即使其日益廣泛用於交易結算,投資者不能忘記其為加密貨幣的特質,投資者可以藉持有小量來推動投資組合多元化,但就不宜瞓身孤注一擲,一旦遇上監管大棒,隨時血本無歸。
說到監管風險,由於不少穩定幣都與美元掛鈎,變相分享使用了美元的信用來維持其價值,時值美國亦在商議數碼美元發展時,穩定幣自然成為監管者的焦點。
目前,美國內部仍在探索對加密幣的監管方式,國會仍在選擇合適的監管機構,例如是歸SEC,抑或財政部,還是成立新機構來處理。不過,本月SEC已率先出手,藉將幣安的BUSD界定為證券,來試圖率先「插上監管旗幟」,顯然機構之間仍有權力之爭。
另也有說法,NYDFS以沒有授權Paxos其他區塊鏈上發行BUSD,擔心BUSD背後是否有百分之百的美元支持,惟幣安鏈版的USDT和USDC同樣也沒有得到授權,但NYDFS似乎並未想追究,故惹來揣測,去年疑因幣安欲救不救,最終弄得破產收市場的加密幣交易所FTX,其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本是拜登政府所屬民主黨的政治捐獻者,事件弄得民主黨失去一金主,拜登政府也就找上幣安「麻煩」。
5大投資法則
去年南韓當局通緝Terra公司創始人權渡衡(Do Kwon)。其實,這位加密貨幣界焦點人物,過去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曾提及涉足加密貨幣須注意的事項,經整理成以下5大法則供參考。
1.按承受損失能力投資
畢竟加密貨幣是有風險的,到底區塊鏈能徹底改變資金管理方式,甚至成為互聯網的未來貨幣?一旦答案是否定,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可以「沒頂」,故投資時,應衡量自己能承受多大的損失。
2.先確保基本財務需要
此外,確保有6至12個月的流動資金,可以應付基本生活需要或應付退休生活安排,又或先清理負債,在一個充裕的財務狀況之下,才好涉足加密資產投資。
3.視為長線投資 忌短炒
加密貨幣波動大,得以10至20年的心態來進行投資,短炒十居其九損手。比如說,5年前買入比特幣的話,如今看來帳面仍有可觀利潤。可以平均成本法的方式進行投資,以盡量減少市場波動的風險。
4.了解操作 注意網絡安全
必須深入了解所投資的加密貨幣背後操作,且要高度注意網絡安全,小心處理加密錢包等資料,以盡量避免招致損失。
5.多元化投資 分散風險
這裏所指的是多元化的投資產品之外,也涉及加密貨幣裏的多元化投資,例如除了較為人熟悉的比特幣及以太幣之外,亦可留意其他幣種,惟須謹記不能瞓身或過度集中投資。此外,還須注意交易平台風險,相對穩陣還是將加密貨幣留在「冷錢包」,免冒上交易平台財政問題或突設提存限制等風險。
說到底,加密貨幣是高風險資產,監管體系尚未健全,投資者須深入了解其特性及風險,做足功課,量力而為;或抱「Double or Nothing」的心態,有心理準備突然爆發不可臆測的意外出現,自問可以接受投資「全歸零」,輸得起才好嘗試。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