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元聯匯非永恒 防患未然須謹慎

雖然中港兩地經濟走出疫情,恢復通關意味經濟重啟,惟近日香港卻再現走資情況,港匯觸及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得連日入市承接港元沽盤,意味港銀加息的壓力增加。事實上,在港美息差高企下,套息交易迎來黃金機遇,吸引沽空港元圖利,甚至加大賭港元聯匯脫鈎的注碼,當局得為匯率波動和大鱷狙擊作好應對準備。
去年香港銀行體系結餘高峰在3,000億元以上,惟隨着美國激進加息,香港的走資壓力大增,去年第四季銀行體系結餘更跌穿千億元大關。本來今年以來兩地逐步走出疫情,經濟重啟是利好,可近日又再現走資,金管局已連日入市干預,除了港美息差因素外,說到底離不開中美博弈下,國際金融大鱷仍不死心地押注港元與美元脫鈎。
事實上,繼去年7月對沖基金大鱷巴斯大手拋售港元,去年11月又傳來另一大鱷阿克曼高調沽空港元,並聲言聯匯對港不再具有意義,港元與美元脫鈎只是時間問題。至本月初,又傳來有銀行為個別私人銀行客戶提供美元兌港元「勒式期權」合約,即賭聯匯不脫鈎可穩賺逾14厘回報,惟也意味是「贏有限、輸無限」的賭局,而這類期權能夠找到交易對手,意味有投資者肯為博聯匯脫鈎付出相關的利息代價。諸如此類的消息,在在反映大戶眼中,港元聯匯去向已成為具投機性的主題,才會吸引資金以各種形式下注。
理論上,大鱷要在香港金融市場「搵食」,慣常做法是股、匯、期貨三邊下注。隨着港美息差擴闊,吸引套息交易,港元承壓,銀行體系結餘或未見底,也意味港銀加息壓力增加。年內最優惠利率或再上調,影響借貸成本的加息因素未見頂,加大企業營商與市民供樓壓力,窒礙經濟復甦。若企業盈利未符預期,將令港股估值承壓。大戶高調沽空港元在前,萬一經濟復甦進度不對辦,疊加歐美經濟衰退,港金融市場就可能成為大鱷提款機。過去這類市場震盪亦曾出現,畢竟香港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資金自由進出,不可能迴避這風險。
聯匯制度是香港經濟命脈,港府得全力以赴保持制度運作,過去銀行體系結餘曾跌破千億元,市場操作亦一切正常。不過,與過去有別的是如今中美博弈,美國繼在科技圍堵中國後,在美元霸權衰落下,早晚會向中國打「金融牌」,香港作為中國境外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據點,不能完全排除會成為美國制裁對象的可能。雖然這也關係到美資在港的利益,但國際地緣政治詭譎多變,一日也嫌多,各方得及早制訂預案,以防萬一。
與回歸前不同,如今香港背靠祖國,強大後盾是大鱷們最顧忌的。問題是當香港金融穩定超出投資考慮,而涉及大國鬥爭,背後因素太複雜,尤其須認清如今去美元化趨勢已不能回頭,沒有制度能保證一成不變。即使客觀上人民幣國際化尚需時日,港元與人民幣掛鈎尚談不上有日程,但如何優化港元貨幣制度,使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減少風險隱患,仍是當局須仔細思量和作完善預警的重要事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