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居民儲蓄過高 消費仍難復甦

市場憧憬民眾被壓抑的購買力將會解放,推動「報復式消費」。 市場憧憬民眾被壓抑的購買力將會解放,推動「報復式消費」。
市場憧憬民眾被壓抑的購買力將會解放,推動「報復式消費」。
正當今年內地復常之際,市場憧憬疫情期間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將會大解放,透過「超額儲蓄」推動「報復式消費」,修復內地經濟。不過,專家普遍對此大潑冷水,皆因要搞清楚內地出現超額儲蓄的原因,乃源於民眾看淡未來收入前景,與早年疫情下美國政府的轉移支付變相派錢截然不同,若內地居民儲蓄持續過高,實不利經濟復甦進度。
中國人民銀行早前公布,去年全國本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萬億元。值得注意是,這數字較2021年住戶存款額9.9萬億元,多出8萬億元。
回顧2020至2021年期間,美國居民亦積累2.3萬億美元超額儲蓄,不過當中由政府「出錢」的財政補貼貢獻高達1.8萬億美元。
去年減買樓多儲3.7萬億
天風證券研究所早前發表報告,指現時內地之所以出現「超額儲蓄」,核心來源都在收入端,包括收入預期下滑、收入結構惡化等均造成儲蓄上升。其中,受疫情影響明顯的2020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按年計分別為負5.9%和2.5%,遠低於疫情前約8%增速。至於在2020年和2022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按年增速分別為4.7%和5.3%,同樣低於疫前的8.9%增速。
此外,該行又認為,近年房企爆雷和理財投資收益下行,連帶居民部門減少買房和理財等投資性支出,均是內地去年呈超額儲蓄的主因,並估計單是居民購房類支出減少,就為內地去年帶來3.7萬億元的「超額儲蓄」。
該行分析,上述情況對比美國2020至2021年出現的「超額儲蓄」更不可同日而語,因美國的「超額儲蓄」是由轉移性收入導致,令居民在使用時更大方;反之,一般的經營收入和工資收入是勞動所得,隨着收入預期下行,帶來的「超額儲蓄」對消費支持力度則明顯偏低,除非政府直接派錢,否則只可等待居民收入預期好轉時,「超額儲蓄」才有可能轉化成「超額消費」。
學者:受累育兒醫療負擔大
復旦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亦表示,去年中國家庭存款大增,僅僅意味家庭支出大降,並指去年過多的家庭存款會在今年全部用於消費支出「那就過於天真了」。
他又認為,為了將來,內地需要認識到家庭的過高儲蓄傾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挑戰並要努力改變它。一方面,居民家庭可以獲得的福利項目和從社會保障體系中受到的保護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家庭收入相對高的大城市,昂貴的住房、育兒、教育、醫療和養老負擔依然是大多數家庭維持較高的預防儲蓄的主因。
內地居民疫後消費增速落後收入內地居民疫後消費增速落後收入
內地居民疫後消費增速落後收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