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避險資產功能難以取代

去年加密貨幣風波不斷,已證明難成避險資產。 去年加密貨幣風波不斷,已證明難成避險資產。
去年加密貨幣風波不斷,已證明難成避險資產。
過去數年加密貨幣市場的興起,不少投資者把諸如比特幣(Bitcoin)在內的各種加密貨幣吹捧成「數碼黃金」,惟隨着一些加密貨幣、乃至是大型交易所都「爆煲」,已證明了加密貨幣本身並不具備黃金的最重要作用──避險。因此,許多大行發表罕有發生的「驚奇預測」時,均特別強調金價可能錄得驚人升幅,足見黃金的避險作用難以取代。
加密幣偏向投機工具
渣打於去年發表的報告中,提到一些今年可能會出現的金融市場「意外情景」,其中就包括金價升至每安士2,250美元;而盛寶銀行更在其「十大驚世預測」中大膽地猜測金價有機會升至3,000美元,理由是各國抱持「戰爭經濟」的心態,令黃金比外匯更適合作為儲備;加上各國政府為應對債務而濫發鈔票,最終令全球貨幣流動性大增,令黃金保值作用更高。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副總裁兼亞太區黃金策略師徐志傑表示,加密貨幣的投資者過去試圖將其包裝成「黃金2.0」,而兩者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如不受央行操控、總供應量有限等,惟與黃金相比,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極高、交易資訊透明度亦不足,因此更多是一種「短炒型」的投機資產類別,未能起到保護投資組合的作用。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