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晶片貿赤3年首縮逾6%

海關總署公布,內地去年集成電路(晶片)貿易逆差為2,615.79億美元(約2.04萬億港元),比2021年減少6.18%,為3年來首度減少,也因為這樣,對台灣的貿易逆差亦縮窄8.16%至1,589.42億美元。
兩岸關係微妙之處,一定要數內地對台灣的貿易逆差,比任何一個經濟體都要大,亦即台灣從對岸賺進的錢,比任何地方都要多,原因無非就是代工費高昂的尖端製程晶片,基本上只能出自台積電在台南的廠房。Wind數據則顯示,內地去年首11個月對台灣「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貿易逆差達1,233.12億美元。
這裏值得商榷的是,內地晶片逆差縮窄的原因是國產化提速,抑或景氣欠佳、需求減弱?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月內地晶片貿易逆差為208.29億美元,按年減少25.51%,連續8個月下跌,即首4個月仍在上升,跌勢的開始和期間大致「撞正」國內疫情升溫、嚴苛防疫政策重創經濟、主要經濟體紛紛加息、半導體去庫存消息不斷。單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不是金額),上月按年跌幅擴至25.42%,全年跌15.25%。
美拉攏日荷加強封鎖
不論如何,內地晶片貿易逆差已經連續5年超過2,000億美元,期間美國政府不斷打壓內地半導體產業的升級。消息指,美國總統拜登未來幾日會與日本和荷蘭首相商討聯手限制中國取得半導體技術,即使不會立即有結果,據報以晶片生產設備立足的日荷兩國,「原則上」同意如法炮製「一部分」華府現行的嚴苛出口管制。
一如既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再斥華府「出於維護一己霸權私利、一再濫用出口管制……對盟國進行經濟脅迫,惡意封鎖和打壓中國企業……損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事實上,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扮演關鍵角色,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昨稱,內地去年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出口分別增長67.8%及86.7%。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