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治理通脹顯高下 華展復甦在今夏

美國的通脹雖已由高位回落,但仍處於相對高的水平,與政策目標仍有一段距離,難怪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多番強調,緊縮貨幣政策尚無退場時間表。反觀中國,去年穩妥控制基本物價,如今正好為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提供充裕空間。兩強在治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通脹後遺症方面,成績高下立判。隨着中國有序走出疫情,相信今夏將會見到全面復甦,再次擔當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
在為時3年的疫情期間,美國實施無限量化寬鬆來應對,天量印鈔的後果,是引發資產泡沫,觸發物價飆升,加上美國肆意推動反全球化,令國際供應鏈問題惡化,至去年初聯儲局終於認錯,激進加息抗通脹補鑊。問題是,適逢經濟轉型,資源重配,加上地緣政治角力等揮之不去,供應鏈重組需時,而俄烏戰爭爆發,令通脹問題變得更棘手,歐、美等西方經濟體備受高通脹威脅,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仍須繼續加息收水應對,加大經濟衰退風險。
反觀中國,是最早採取措施應對量寬後遺症的主要經濟體,包括早在2020年末季開始劍指平台經濟壟斷問題,又加大調控內房力度,全面去槓桿,即使去年疫情嚴重,國際供應鏈緊張,中國總算是在提早自行「洩洪」下,避過資產泡沫爆破的災難,戰略物資供應基本穩定,整體物價受控,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經濟。故在治理通脹問題上,中美可謂高下立見。
事實上,在穩控物價方面,中國除了最大範疇保障基本物資供應之外,這些年大搞交通運輸基建,擁有全球最大型的高速鐵路網絡,正好充當着物流業的「戰略要道」,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大大梳理了全國物資供應,在抗疫保供發揮良好的成效,這是整體運輸基建呈老化的美國難以在短時間內追趕的。
觀乎去年,非但歐、美,澳洲、新西蘭、日本,以至不少新興國家,都在高通脹下需要跟隨美國加息抗通脹,以避免息差因素下引發走資及加劇本幣匯率貶值壓力。反觀,去年內地嚴格抗疫下,壓抑需求,亦是整體物價低企的原因之一,也令中國得以避過全球高通脹的漩渦。近季內地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人民幣匯價卻能止跌回揚,反映中國治理經濟的能力得到認同,前景向好,足以抵銷息差單一因素的影響。
目前,中國經濟正有序走出疫情,邁向復甦,在穩定物價上,不無挑戰,尤其是去年在「清零」防疫狀態下,比較基數異常的低。近日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回升,內部需求復甦下,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容低估。幸而中國在確保糧食、民生商品、基本能源等供應有把握,相信有能力維持物價總體穩定。
此外,內地市場的通脹預期穩定,次季有望全面釋放積壓的儲蓄,發揮消費潛力,變相再次啟動內循環引擎,夏季經濟全面復甦,值得期待。對比之下,若然美國經濟在持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之下,不能避過衰退一劫,相信會促使更多資金流出美國,流向中國等非美市場尋找機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