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扭六壬穩經濟 關鍵讓信心回歸

中國改變「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踏出經濟活動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大概是當局有意把握春節生產活動淡季,以減低人流感染峰值和對製造業的影響,故一次過放開防疫,務求盡快見到重啟效果。惟3年來嚴厲抗疫,要重振經濟絕非簡單的事,當局得扭盡六壬,全方位去除系統性隱患,並設法刺激需求,但諸如此類的措施,關鍵還在於提振居民與企業信心。設法善用金融與科技產業的潛力,構建復甦主題,發揮槓桿效應,穩經濟自能起四両撥千斤之效!
當前中國面對多個難題,其一乃內地房地產債務問題嚴重,即使多方面提供融資渠道,仍須時間化解房企債務問題,在守穩「房住不炒」的原則之下,缺少資產升值的財富效應推動,注定樓市問題只能緩慢解決,只有堅守住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而為。不過,內房這個包袱暫時未能完全放下,無可避免令各項穩經濟措施打折。
其次,3年防疫導致經濟停擺,不僅損害企業與個人財富,也為政府帶來龐大防疫開支,加上內房市場不濟,土地收入短缺,令政府財政捉襟見肘。面對固定資產投資景氣疲弱,政府即使要舉債,也得帶頭領着基建等大型投資,務求為需求補底。始終是非常時期,得對政府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提升容忍度。
此外,針對去年內地防疫政策遲遲未見調整完善,近月卻又突然採取180度的大轉變,政策缺乏透明度,難免會打擊內外信心,從而不利消費與投資,變相阻礙復甦,也在加大通縮的風險。如何化解這場信心危機,實乃扭轉當前經濟困局的關鍵。
金融市場表現既是經濟景氣的折射,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的一股重要動力。金融市場活躍起來,既有助企業融資,盤活資產,化解債災,刺激投資;金融資產價格走出低谷,重拾升軌,也能引導市場信心恢復,配合適度的槓桿,透過財富效應來撬動需求。
最近人民幣中間價明顯擺脫弱勢,新一年以來累升逾兩千點子,誠然有助穩定市場對前景的信心。若然當局能對新經濟產業作適度調控,讓創科產業再次擔起帶動整體投資與消費增長的領頭羊,不僅能有效提振信心,更可讓數碼經濟發展來一次「超車」,以補傳統製造業復甦需時的空檔,為經濟復甦給力。
有關平台經濟巨企的利好消息頻現,地方政府釋出對科企與產業的支持,誠然走對了方向。畢竟通關重啟是經濟復甦的開端,若能有一個具號召力的產業主題來配合,對於提振信心,帶動需求回升,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經濟重啟的初期,疫情因素尚揮之不去,惟這因素正在淡化,全球各地誠然樂見中國重返經濟舞台,抗衡歐美衰退之風。問題是,中國要走出當前的困局殊不容易,救火不容許拖拉,得把握時間,在綜合部署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加快協調統籌產業、科技與社會等政策,確保春節後的景氣能出現積極的新貌,誘導市場信心回歸,始能有力撬動增長引擎,讓內地經濟走出疫災,重納正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