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理財Campus:哈佛經濟學家 6大金錢法則

Laurence J. Kotlikoff建議,搵工時可以選擇人們都討厭的工作。 Laurence J. Kotlikoff建議,搵工時可以選擇人們都討厭的工作。
Laurence J. Kotlikoff建議,搵工時可以選擇人們都討厭的工作。
俗語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大家都知道做好財務規劃的重要性,想踏出第一步,卻不知道從何開始?被雜誌評為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之一、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Laurence J. Kotlikoff著有《金錢魔法》一書,現為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教授,他向外媒分享了個人會遵守、同時也會教導學生的6條金錢法則,總有一條會適合你!
做心儀兼冷門工作佔優
工作是賺取收入的方式之一,教授建議搵工時不妨可以選擇除自己以外,所有人都討厭的工作。在相同條件情況下,例如相同的技能、教育和經歷,若是從事不太愉快、傷腦筋、有些風險的工作,會比需要同樣技能,卻沒有這些缺點的工作獲得更高報酬,這個情形在經濟學上稱之為「補償性工資」。假如,這類工作剛好是你喜歡且別人不喜歡的,那就最理想。
興趣變副業 免過分冒險
不過,既有缺點又冷門的工作,未必人人接受得到。教授認為,針對職業規劃,最好每隔幾個月就與配偶或親友評估目前的職業,思考工作的未來發展及該領域前景,是否值得繼續投入時間與精力。正所謂「魚唔過塘唔會肥」,如果想尋求更好的工作、升職加薪,跳槽會是最有效及快速的途徑。
招聘及求職平台JobsDB去年中公布2022年薪酬調查報告發現,過去一年超過三成香港打工仔曾轉工,按年上升7%。在主動離職的僱員中,53%受訪者表示轉行後獲得加薪,按年上升近8%,而且轉行的平均薪酬調整更由去年的減8.3%升至增1.4%,反映跳槽轉行不一定要自降身價。
很多人打工大半世,儲了第一桶金後都會有創業的念頭,不過創業的短期風險大,教授建議宜將愛好和興趣變成副業,免於過分冒險。
買樓勝租樓 鎖定居住成本
香港樓價高企,未儲夠首期的家庭普遍會選擇租樓,待儲夠錢才入市。雖然置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授認為有能力的話最好還是買樓,不要租樓。
教授解釋,買樓較可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用擔心因為長壽而必須持續支付租金,卻沒有固定收入可以繳付。人的壽命愈來愈長,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82.9年,女性則為88年,假如以65歲為退休年齡計,退休生活足足有近20年。租金支出難作估計之餘,更有機會多過買樓的資金,反而置業可以鎖定居住成本。而作為買家,都會擔心入市後樓價急速向下令資產貶值,但教授指,自住物業毋須過分着緊樓價波動,因終生住屋需求會得到滿足。
資源豐富地區適合育兒
對於置業地點,教授認為假如已經育有小孩,可循兩個方向考量。若然是較着重教育資源,可能要考慮居住在資源豐富、居住成本較昂貴的區域;換個角度,樓價較低廉的地區則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寬敞生活環境。畢竟,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盡快還清貸款 減少支出
無可否認,貸款有助我們解決資金周轉的問題。但借款人須每月還款,包括利息及償還部分本金,過度借貸結果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個人財務風險。
教授認為如有借貸應盡快償還,他舉例,如果你現在有10萬美元可投資於收益率1.5厘的債券,一年將可獲1,500美元利息收入;反之,如果你有10萬美元債務,利率3.2厘,若立刻還清,一年就可省去3,200美元利息支出。
還清貸款最大好處就是可減少每月固定支出,節省利息,降低總利息支出,讓自己無債一身輕。
股市當賭場 回本後再博
投資一定有風險,有賺必有蝕,如果個人不太能承擔股票的下行風險,教授建議可以將股市當作賭場。大家可以將股票投資想像成帶去賭場的「賭本」,在離開賭場前不要花掉所贏回來的一分一毫。將場景換到股市,亦即是說,在最初投入股票的資金尚未回本之前,不要再投放更多資金。
市場上投資產品種類繁多,嫌股壇風高浪急欠安全感,其實也可考慮一些低風險投資工具,如定期存款及債券等。以定存來說,港元定存的風險較低,外幣定存則要留意匯率風險。
買債收息 睇發行人評級
而買入債券就可以穩陣收息,但須留意發行人的信貸評級,以確保其還款和支付利息的能力,而政府債券通常比企業債券更安全。舉例說,港府去年中發行的銀色債券,提供4厘的保底息率,既保本又接近零風險,是「穩陣收息」之選。
無儲蓄習慣 遲退休更好
很多人都將「提早退休」列為人生目標,但教授認為對於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提早退休是一個會令人後悔的錯誤金錢觀。
他指,如果是經過精心策劃、能負擔起日後娛樂的提前退休,實屬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更多人是因工作被取代而遭裁減,在別無選擇下的情形下被迫提早退休。因此就財務現實來說,教授堅信普遍沒有儲蓄習慣的美國人遲退休才是安全、睿智的選擇。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的「香港退休開支指數」顯示,受訪者平均每月退休基本真實開支接近13,465元。該會推算,假設市民60歲退休及壽命至85歲,排除通脹等因素,需要至少400萬元儲備才足以過理想的退休生活。由於退休儲蓄為超長期的規劃,涉及龐大金額,市民在策劃退休時除了構建被動收入外,亦應該建立均衡的投資組合以應對通脹,並要關注醫療等安排。
改生活方式 擺脫月光族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上必然有一些小習慣,有人可能習慣每天花數十元買咖啡、有人慣性一出糧就將錢儲起。然而,即使你是高薪一族,若沒辦法有效儲錢,除了擺脫不了月光族的宿命外,亦難以寄望退休後能夠享受不錯的生活品質。
婚姻附一系列隱性保險
教授認為,每個生活方式的決定都有「代價」,如轉行、搬屋、結婚、生孩子,離婚如是,作出任何決定前,宜衡量一下該如何選擇才能讓你維持可持續的生活水平。你可以用個人的標準生活底線評估,根據另類投資和支出策略來模擬潛在路徑,再找出未來方向。
教授特別提到,婚姻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其伴隨着一系列有價值的隱性保險安排。因此,如果你是已婚人士就應努力、用心維持這段關係,以避免因離婚造成心靈傷害以及財務問題。
Laurence J. Kotlikoff著有《金錢魔法》一書。Laurence J. Kotlikoff著有《金錢魔法》一書。
Laurence J. Kotlikoff著有《金錢魔法》一書。
本港退休人士每月平均開支(元)本港退休人士每月平均開支(元)
本港退休人士每月平均開支(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