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回顧與展望:強美元勢生變 投資「東升西降」

中港落實逐步通關,港股或現生機。 中港落實逐步通關,港股或現生機。
中港落實逐步通關,港股或現生機。
恒指今年有望反彈25% 高盛撐A股現牛市信號
港股在2022年被打得七零八落,由科網、內房以至公用股均潰不成軍,恒生指數曾觸及14,597點的13年半低位,及至第四季才在中港兩地通關在望下重見生機,一度重返20,000點關樓上。2023年伊始,歐美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中國則走出疫情,由低基數反彈,加上日圓超寬鬆貨幣政策正謀轉變,一旦美元強勢不再,全球投資市場或上演資金大挪移,也令市場對今年全球股市表現「東升西降」有所憧憬。不過,綜觀港股展望,專家對2023年恒指表現仍保持審慎,惟料去年跌得「甘」的新興市場,表現或會更勝一籌。
港股調整425日 破天荒
中金公司早前報告顯示,港股去年的調整浪,回調時間是歷來下行周期中最長,達425日。雖然整體跌幅不及2007至2008年的次按危機,但恒指由2021年2月高位計,仍累跌47.4%。該行認為,由於大市估值、流動性與換手率等角度看到了較極致水平,預期今年港股或有20至25%的修復空間。
其他大行方面,摩根士丹利預計,恒指最牛可見24,500點,滙豐則料年底見22,470點。換言之,多間大行的預測較恒指現水平仍有一定升幅。至於中國,高盛更預計,隨着經濟重啟,今年人民幣兌每美元可望升至6.9水平,並指A股市場已出現牛市信號。
反觀美國,經濟衰退陰霾籠罩股市,在202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美股3大指數均跌市收爐,道指、標指及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分別全年勁跌8.78%、19.44%及33.1%,創2008年後最大年度跌幅。多隻科技股表現不濟,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股價瀉逾六成。
魯比尼唱淡美股未見底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上月指出,聯儲局在通脹高企、失業率低的情況下提高利率,相信美國不太可能避過衰退。他更警告,若美國經濟陷入10多年最嚴重衰退,美股或跌至本輪熊市的最糟糕水平。此外,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全球外匯策略師Kit Juckes預計,今年美國經濟衰退將看到美元的下跌將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可見,憧憬今年全球投資市場景氣「東升西降」,並非無因。
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馮宏遠指,在市場預期環球經濟將出現衰退的大前提下,「很難量度股市何謂正常」,觀乎恒指去年第四季由14,000點彈上20,000點,絕大程度是「市場期望太低、及後有政策出台」推升所致,所以由經濟角度來看,「大市仍屬熊彈居多」,在21,000至22,000點已屬正常。
至於內地股市,即使滬綜指及深成指去年已分別累挫15.13%及25.85%,為4年來最差。他的取態仍較審慎,料滬綜指首季最多只會升抵3,300點後轉反覆,料全年呈先高後低格局。
專家:內需股REITs值博
個股方面,他指康師傅控股(00322)及蒙牛乳業(02319)等必需消費股有機會在今年跑出,因市場需求相對穩定。上半年俗稱「REITs」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抗跌力亦會較強,「因市場憧憬聯儲局『加定咗息』,板塊去年經歷大跌後可迎來收成期」,當中領展房產基金(00823)可看高一線。
既然現時市場估計環球衰退不遠矣,美國又會否成為拖垮金融市場的灰犀牛?事關美國兩年期債息與10年期債息持續「倒掛」,去年底息差一度擴闊至0.84厘,是1981年以來最勁。
對此,臻享顧問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債息倒掛不會影響實體經濟」,而是反映市場缺乏信心泊入債市避險。他指,觀乎最新點陣圖,暗示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在2024年會降至4.1厘,若然聯儲局率先在今年停止加息甚至減息,料債市於今年第三季,不論兩年期以至10年期債息均會回落至3.2厘,「雖則熊市應該結束,但難言牛市重啟」,原因是美國未來兩年通脹不會跌穿2.5%,換言之,長短債息跌至2.5厘亦見支持。
巴西韓泰股市隨時翻身
談到美股,他預期今年標指的企業每股盈利最多增長3%,以合理市盈率16倍計,料標指跌至3,550點,即較現水平跌多7%,要第三、四季才回穩。
另他指出,倘若美國真的如預期般出現經濟衰退,息口見頂之下,資金有機會重返新興市場,造就機會予投資者入市這些地區,建議不妨放眼南韓、泰國以及巴西3地股市。
必需消費股今年有機會跑出。必需消費股今年有機會跑出。
必需消費股今年有機會跑出。
大行2023年港股預測大行2023年港股預測
大行2023年港股預測
港股本輪下跌周期為近20年最長港股本輪下跌周期為近20年最長
港股本輪下跌周期為近20年最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