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經濟危機堪斷腸 短痛換長遠復常

一直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內地,終於面對現實,着手優化防疫措施,下月中港兩地也終於迎來期盼已久的有序通關。無可否認,內地防疫由「清零」到復常,極端低基數效應之下,必然要經歷一波疫情大爆發,尤其是內地並未大規模採用海外口服藥,情況不容易收拾。之不過,隨着病毒的演變,參考海外各地的做法,短期陣痛是長遠復常的必經之路,尤其是明年外部經濟形勢嚴峻,若內地再繼續無止境地封城抗疫,經濟危機幾可肯定更堪斷腸!
持續近3年的嚴厲防疫,令內地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生產製造與民生經濟持續無法正常運作,就業問題趨惡化,外資看不通內地的營商前景,意興闌珊,內循環與外循環皆亮紅燈,令第四季內地經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社會浮現不穩定狀況。事實上,隨着病毒變化,防疫政策得思變,社會得有序適應。內地最大的問題,是有效疫苗接種率並不理想,重啟經濟初期,感染人數由人為的「零」而爆升,是不能逃避的過程,但這道坎更難跨也得跨過去,綜觀今年以來全球各地重啟經濟的過程和經驗,內地並沒有例外,既決定修正防疫政策取向,就得咬緊牙關撐過去。
內地經濟重啟有期,對明年全球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大重要事件。展望明年,歐美經濟進入衰退的風險不斷上升,外部形勢顯然並未許樂觀。若然內地繼續封城抗疫,只會進一步打擊內需,在外部需求疲弱下,整體經濟將變得更脆弱,穩經濟工作只會落得逆水行舟,事倍功半。畢竟對於全球而言,佔世界產值逾五成的美、中及歐元區,其中一個有望走出低谷,平衡需求,總比這3大經濟體全部深陷衰退甚至滯脹、蕭條攬炒為佳。
雖然如今部分地區對內地旅客防疫設限,惟相信這僅為應對內地感染人數「正常化」的短期措施,當疫情穩定下來,內地客將成為區內各市場爭奪的對象。當中,新加坡將於明年加消費稅,好為區內經貿旅遊景氣復常,為庫房增加收入而作準備。香港亦難再每事慢半拍,昨日港府宣布遲來的放寬大部分防疫措施,在繼續做好基本防疫醫療服務的同時,如何加快推動海內外商旅復甦,追回失地,誠乃當務之急。
身處大國博弈的時代,展望未來,來自美國等西方經濟體針對中國的制裁、圍堵,無日無之。中國雖控制不了別國損己害人,但還須設法搞好本地經濟,有力穩住內部需求,才有對抗逆境條件。「動態清零」既沒有出路,順應內外所求,修正防疫政策,全力走出抗疫死胡同,讓經濟止損、重納正軌,就成應對博弈求存之重要舉措。
展望來季,中港兩地重啟經濟,尚會有一番折騰,這復常的必然過程,與其他地區重啟經濟過程類似,不用渲染為洪水猛獸,得客觀看待。最重要是,兩地得吸取經驗,有序推動經濟重啟的同時,積極理順資源分配,主動梳理風險,避免在民生經濟上製造矛盾,確保明年兩地經濟能開好局,打好這場經濟復甦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