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國產晶片較難獨立自主
在中美「脫鈎」的大背景下,於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監管爭議一度成為市場熱話。目前來看,美國監管機構已經能夠全權檢視中概股的審計底稿,雙方的爭拗看似平息。不過,美國上周卻通過了新法案,中國企業未符合監管要求的除牌程序,由3年縮短至兩年。專家也認為,目前中美監管爭議只是暫時告一段落,隱憂依然存在。
中企審計爭議仍存隱憂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指出,根據美國的《上市公司問責法》,在美股掛牌的任何外國公司(主要針對中概股)都須持續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供審計底稿作檢查,否則可能面臨除牌風險。在這一點上,假如未來再度暫停提供底稿,隨時又會再起爭端。不過,他也提到,中美的協議確實對市場氣氛有所幫助,是第四季中資科網股反彈的催化劑之一。
華電動車產業鏈具優勢
他反而建議,投資者應關注中美各自的「優勢產業」,例如在內地擁有完整產業鏈的新能源、電動車產業。他認為,中國在電動車產業及供應鏈的優勢相當明顯,例如A股上市的車用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基本上就連許多外資車廠也要依賴其供應。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