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美中貿易角力 華佔上風
白宮禁晶片出口內地 護經濟霸權弊大於利
美國政府於今年10月宣布擴大對華的晶片出口限制,又於同月發布任內的《國家安全戰略》,旨在打壓中國在經濟、科技方面的發展。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戈德堡(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更直言,美國顯然正在以貿易作為其主要武器「向中國宣戰」。在她看來,美國為了維持自身經濟霸權而做出的種種舉動,最終可能弊大於利。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9月對中國貿易逆差達到372.94億美元,較兩年前同期擴大了26.35%。
始於美國上屆總統特朗普的中美貿易戰,如今已演變成金融、科技等全方位的對抗,貿易只是其中一環。在現屆總統拜登的主導下,美國並未實施額外的對華商品關稅,反倒是用出口管制等手段阻止中國的產業發展,試圖從根本上消滅對手。
美國其中一項手段,便是阻止對華出口高端半導體設備及高端晶片。10月7日,美國商務部轄下工業與安全局(BIS)突然宣布,實施出口管制新規,要求任何實體及個人在向中國銷售半導體設備、高效能運算和超級電腦相關產品時要事先申請。
難阻中國開發本土技術
戈德堡表示,美國的種種舉動與其說是為了國家安全,不如說是為了維護自身經濟霸權。而在她看來,即使出口限制確實有效,最終也無法阻止中國開發本土技術。在「最好情況」下,制裁將讓美國多維持數年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但代價是破壞中美兩國已經維持了30年的和平經濟關係。
美削話語權 華力爭籌碼
瑞典前首相比爾特(Carl Bildt)亦指出,美國實行「本土優先」、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行不通。他引述數據指,歐盟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協議僅簽訂了十餘年,但已推動雙邊貿易增長50%以上,對雙方都帶來了深遠效益。相反,自英國脫歐以來,歐盟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已經下降了約15%,對英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尤為明顯。
美國濫用貿易作為武器的代價,是其在全球貿易中的話語權一直被削弱。比爾特認為,美國應該重新考慮目前的貿易政策立場,因為在目前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美國明顯遺漏貿易及應對保護主義傾向的措施。
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其正透過建立貿易和經濟關係,一直在加強其國際政治力量。
他形容︰「中美在貿易領域的差異已經很明顯。」在全球193個國家中,只有20個國家將美國視為其第一大貿易夥伴,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許多加勒比和中美洲的小型經濟體,但卻完全沒有一個亞洲或非洲國家。相反,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貿易協定。
他又稱,雖然歐盟有能力且應該提倡更深入、更開放的全球貿易關係,但美國在貿易議題上的缺席,意味着中國將繼續在全球貿易中佔據上風,這將在未來產生明顯的地緣政治影響。
戈德堡認為,美國最好的結局是迎來「得不償失的勝利」,更甚者可能會引發一場「新冷戰」,距離爆發軍事對抗更進一步。無論最終是哪種結果,都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互減依賴 犧牲長期利益
美國權威智庫、非營利無黨派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亦指出,中美兩國的政策制訂者似乎決心減少相互依賴的關係,即使這會犧牲長期利益,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希望增加多元化進口,提高商品供應鏈彈性,以及減少地緣政治風險。不過,這種脫鈎的代價會帶來一些「直接成本」,包括供應鏈調整引發的短期商品短缺、通貨膨脹等,企業和消費者須為此而付出代價。
PIIE又引述美國貿易數據指,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就開始減少了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比例,隨着全球貿易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崩潰,2020年3月時中國對美國出口更跌入谷底,此後僅緩慢復甦。時至今日,中國現在僅佔美國商品進口總額的18%,顯著低於貿易戰開始時的22%。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