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回顧與展望:投資市場將啟動新一輪短周期

港股強弱呈現3至4年的周期循環 港股強弱呈現3至4年的周期循環
港股強弱呈現3至4年的周期循環
「福禍相依」、「物極必反」等成語反映人類自古已領悟到凡事往往有循環,順勢投資的前提必定是掌握自己身處一個周期的何方。跟進洪灝的報告也不時見到「周期」,就如早前的2023年股市展望報告《或躍在淵》,要點之一乃思睿研究的「在岸和離岸市場EYBY模型正在底部附近」,中港股市今年走完一個「3至4年」的短周期。
周期波長平均約3.5年
其著作《預測》亦指出,基於「42個月(3年半)」周期的850天移動平均線,於很多股市都有重要參考作用。
洪灝表示,「周期唔係鬧鐘」,但有意思的是,世上很多短周期都是3至4年,建築、社會信貸、活豬繁殖、「通脹壓力上游傳到下游、下游再反饋上游」,甚至連一個人遭遇不幸和走出傷痛亦然,就算疫情嚴重擾亂經濟活動,也未有影響這個波長。眾多同時進行中的短周期,一些先行、一些滯後,就像「中國經濟周期領先全世界」,交織起來就是金融市場的漲退,上行和下行各需約兩年的市場周期(幾個組成一個較長的周期)。
一個周期的起伏,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審時度勢持續作出反應所致,如廠商因應市道增加或減少庫存。那為甚麼短周期歷時42個月?他解釋,它本質上是一個信貸周期,左右人們的投資決策,中國的情況是房地產,地產商買地、起樓、開放預售到業主收樓,整體需時約42個月。「文獻都有記載,連美國股市周期都係40至42個月,全世界都有類似特徵,不僅是中國經濟數據或市場運行,籠統嚟講大概每3到4年為一個短周期。」
華經濟重啟成轉捩點
不可思議的是,2022年作為短周期下行階段的尾聲,真的有連串負面催化因素紛至沓來,尤其是上海封城和內房危機的惡化。又回望上一輪上行周期行將結束的時候(2018年),剛好爆發了中美貿易戰。
洪灝強調,一個周期運行3至4年有大量數據支持,不能以「某件事碰巧發生」去否定周期的存在,反而要問「點解會咁巧合每3至4年出現大鑊嘅事情」,所以應該說周期的發展帶來市場看到和被震撼的經濟、金融大事,尤其是周期即將進入轉捩點時。
在他看來,2018年美國經濟臨近上行周期頂部,給時任總統特朗普壯膽,貿易戰順勢爆發。兩個月前市場氣氛極之低迷,內地不久便祭出「新10條」防疫措施和房企融資鬆綁的「三支箭」。他相信,中國經濟重啟和美國聯儲局「鷹」派立場減退,會驅動2023年新一輪的短周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