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賤賣官地難填氹 港財赤泥足深陷

香港經濟與樓市表現疲弱,令政府庫房添壓。單計本財年截至今年10月底止的首7個月,港府已錄得2,757億元財政赤字。再看近季政府賣地,成交地價每況愈下,高地價成過去,意味港府的財政收入好可能少一大截。若經濟復甦繼續無法兌現,又未能建立新的收入來源彌補財政缺口,如何能應付龐大的公共開支、填海造地等大型基建支出,頓成疑問。
港府預期,今年香港經濟收縮3.2%,截至明年3月底止的本財政年度,財政赤字將高達千億元,遠高於預算案估算的563億元。截至10月底止,港府的財政儲備才6,814億元,即使預期大部分利得稅及薪俸稅都在財年最後幾個月收取,年度財政儲備下降是幾可肯定的。
2021至2022財年地價收入佔五分之一,連同地產公司及相關行業的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等,佔相當大的比重。可是觀乎今年以來,被視為樓市「麵粉價」的土地價格一直向下。最新九龍啟德發展區的住宅地成交價時光倒流至逾8年前水平,是繼早前屯門住宅地、觀塘商業地及土瓜灣重建項目等以下限水平成交過後,又一宗低價官地成交,說明「高地價」已成過去式,政府的土地收入亮紅燈。
理論上,政府以市價賣地,樓價在調整,官地成交價下跌亦屬正常。問題是,如今土地成交價的下行速度比「麵包價」即現樓價更快,變相拖着樓市向下走。這一則反映賣樓收入未如預期的發展商,在考慮到市況前景,以及利息與建築成本後,傾向保留資金,買地出價極為保守;二則反映政府在庫房緊張之下,官地有價即售以補財政空虛。本來及早全面撤銷樓市辣招,有助激活樓市交投,惟港府至今仍忠言逆耳,地產業界亦只有收縮營運,減少投資,應對行業寒冬。
事實上,除了土地收入下降外,港股成交未復舊觀,股票印花稅收入同樣不許樂觀。即使最新港府放寬防疫措施,但市道並未有明顯改善。農曆新年前後中港兩地有望有序恢復通關,惟以目前兩地感染人數上升的狀況看,相信最快要在次季才能真正體現通關效益,意味港府無望跑數,本財年錄千億元財赤已無懸念。
歸根究柢,港府的財政收入結構倚重波動大的土地及投資收入,開支有增無減,這長遠必然構成問題。面對人口老化,土地政策改變,政府要避免預算案經常失準,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就得着手改革收入結構,包括檢討稅基,設法推動經濟復甦,彰顯金融實力,帶動投資收入,並加快建立戰略產業,開拓新的收入來源。當然,另一方面不少得的,是透過提升效率節省政府開支,從結構上全面優化財政,以免財赤演變成長期問題。
大國博弈,國際經貿都難有寧日。中國既成西方圍堵對象,香港作為內地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國際金融中心,地緣政治陰霾難去,得鞏固競爭力以提升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最不願見到的,乃港府庫房不斷「失血」,動搖市場對港元穩定的信心,讓高調沽空港元的金融大鱷有機可乘!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