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能源大變天 中美勢爭話語權

傳統能源發展至今,正面臨地球資源虛耗及極端氣候的問題。能源業既要設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傳統能源的消耗量,亦要積極發展替代或新能源,確保可持續發展,更要應對全球原油需求端向東移的轉變。正正由於世界能源發展處於轉型期,支持着美國金融霸權的「石油美元」(Petro-dollar)體系亦受挑戰。在這場能源博弈中,中、美一個要爭取合理的國際話語權,一個則誓要保住世界霸權,兩強相爭勢必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
隨着世界經濟工業化與現代化,能源產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各地人口與經濟規模不斷擴張,對能源的需求有增無減,過度開採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積月累,結果換來氣候變遷,資源短缺等一連串的問題,天災頻仍,迫使各國面對現實,研究和落實能源改革,首要是減少化石燃料應用,增加潔淨能源的比例。
基本上,過去10年,環顧全球工業,汽車業是最先改變能源應用的產業,包括電動等新能源汽車。過去由歐、美、日主導的全球汽車市場,如今中國已躋身前列之中。中國無論是市場需求、技術研發,以及電池材料供應等的全產業鏈,均具有競爭優勢,這是能源轉型下,大國利益洗牌的其中一個重要範疇。
除了工業外,金融業亦受影響。事緣過去石油美元體系主宰全球經濟,也成就美國金融霸權,故石油利益就成了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部分,過去美國積極介入中東政局,與石油利益建立牢固關係,惟近年已產生變化。
在供應端,過去美國進口中東石油,可如今美國能源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頁岩油技術讓美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實現能源供應自給自足,同時也變成中東產油國的競爭對手。今年以來發生的俄烏戰爭中,歐洲被俄國切斷油氣,結果美國大做歐洲油氣生意,能源業賺個滿堂紅,就是一例;同時間,美軍撤出阿富汗,也叫中東諸國得好自為之。
再看需求端,如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的競爭距離拉近,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製造和消費國,是全球原油需求大國,也自然成為中東產油國爭取的大客,而在中美博弈之下,中東產油國將無可避免要在中美之間重新找到立足的平衡點。
在最新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高層交流中,雙方研究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相關的消息,必然觸動到美霸的神經。事實上,在中東諸國眼中,研納非美元貨幣能源交易結算,非但出於長遠需求面的考慮,亦出自俄烏戰爭中,俄國備受西方制裁之苦,如今美國變成中東能源業的競爭者,再看這些年美國瘋狂印鈔,中東諸國亦不得不正視能源業「去美元化」的需要。
對中國而言,美元霸權固然不可能一夜倒下,中國金融體系仍未全面開放,也意味構建石油人民幣資本循環的路途遙遠,但出於自身經濟的發展需求,得充分發揮需求優勢,加大對全球能源業的影響力,爭取合理的國際話語權,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打好這場中美經濟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