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錄巨虧 優化投資訂新規
今年來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下,美元獨強,投資若未能切合這大勢,便落得滿盤皆輸。金管局昨天證實,外匯基金首3季累計投資虧損高達2,655億元,雖然以相當於6%的負回報率計,對比同期股匯普遍現雙位數字的幅度為細,但投資蝕錢表現就是不理想。有心理準備,大國博弈下,投資環境只會愈來愈複雜多變,得在保障港元聯繫匯率穩定的同時,設法優化儲備結構,加以善用,以更有效支持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擁外匯基金總資產逾4萬億元,目前在貨幣部分方面,已有足夠外匯和貨幣儲備支援港元匯率,即使有突發情況,也有祖國作為強大後盾,另一部分被稱為「自由外匯」,則透過投資增值。可今年以來全球股匯債三殺,打破「股債互補」的傳統投資智慧,外匯基金9個月輸掉2,655億元,相等於本年度政府總開支預算的32%,難免叫香港人「肉痛」,與其投資大環境兇險,艱難操作也如「泥牛入海」的話,倒不如反思如何優化儲備結構,在維護金融穩定的大前提,用在支持香港的基建及經濟發展等能讓港人切身受惠的地方。
事實上,過去一段長時間,全球在低息環境和銀根寬鬆下,流動性氾濫促使資產價格飆升,投資處於「錢搵錢」的大時代。可隨着美國貨幣政策由寬轉緊,利率重納上升周期,加上大國博弈走上不歸路,去美元化已形成一股新趨勢,美國以金融制裁作反彈,大大增加美元與美債等資產的風險,側重在股匯債等金融投資,飽受風險之餘,又錄得負回報,做法值得反思。
基於流動性的考慮,全面減持美元與美債是不切實際,但在滿足了穩定匯率的需要下,其餘部分如何優化,例如為金融投資、基建及戰略產業投資制訂投資比例,確是可行的做法。國際上,這方面亦不乏成功例子,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正是一例。
過去香港經濟結構單一,非金融即地產。如今港府取態是要增加住宅供應,樓價不可能重現過去的癲升場面,意味過去政府財政長期依賴土地收入,以高地價支持經濟發展的思維亦有所改變,得把握時間,善用財政資源投入戰略產業等提升經濟競爭力的投資,才能應付長遠財政開支。
早前施政報告宣布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今年新成立的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原歸「未來基金」旗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統一管理,匯聚資源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大概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新嘗試,目前尚須觀察成立的管理班子和投資原則等,畢竟若用官僚式的行政思維,實難以掌握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步伐。
投資輸錢總不難找藉口開脫,傷的是香港人的「荷包」,更何況未來世界搵錢只會愈來愈艱難,別小覷保本生財的難度,得設法管理好這個香港人的儲備,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讓市民與外界對香港前景保持信心,才是外匯基金的根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