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匯市動盪勢難休 去全球化成禍首

美國最新通脹數據略為回落,即惹來市場憧憬聯儲局加息速度有望減緩,美匯指數應聲插水,一眾近年長期捱貶的非美貨幣則一洗頹風,人民幣、歐元、英鎊、日圓匯率皆出現較顯著反彈。不過,要有心理準備,匯市將持續大幅波動,這實不利企業營商,得加強匯兌風險管理,免得賺錢不夠蝕匯水。說到底,去全球化才是眼前匯海翻波的禍首,在新的全球化模式出現前,即使進入後疫情時代,仍難擺脫匯市動盪。
美匯指數由周四高位累跌逾2%,是近年鮮有的跌勢。反觀其他非美貨幣匯率大反撲,歐元與英鎊反彈之外,一直大弱勢的日圓兌每美元更升穿140;反映內地市場的在岸人民幣單日更狂彈逾千點子,一時間匯市大反轉,波幅與影響比股市更大。
其實,匯市波動不利企業營商,因跨市場的收入、債務,都會面臨較大匯兌風險。近季不少美國企業因強美元令海外業務收益下降,從而為估值添壓,就是例子。再看製造業,進口原材料涉及使用外匯,若兼營海外市場,成本與收入面對一定的匯兌風險。再講,美元是國際第一儲備貨幣,這些年不少企業趁超低息舉下巨量美元債務,近年在美元強勢和美息持續上升時,債務水漲船高,有苦難言。匯市愈是波動,匯兌風險愈大,若不積極採取措施對沖,隨時大失預算!
歸根究柢,造成眼前匯市大幅波動,除了通脹與貨幣政策因素外,去全球化才是關鍵因素。在昔日的全球化,國際貿易壁壘不多時,物流暢通,實際匯率波幅有限,整體成本與匯率風險容易預算。可隨着疫情爆發,港口運作間斷停擺,加上中美博弈加劇,國際供應鏈陷入大混亂繼而進入重組,美國為遏華崛起,更以極端手段變相製造種種壁壘,推動製造業去中國化,致令全球運輸成本以致供應鏈所面對的壓力前所未有。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逆轉,各國之間的利差變動擴大,且國際地緣政治緊張,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激化宏觀經濟劇變,頓令近年美元愈強,非美貨幣則愈弱。
到底美國通脹是否會持續回落,還是會在高位維持一段的水平,乃美元後向的關鍵之一;而非美經濟體的宏觀經濟表現如何,尤其是中國經濟若能加快疫後復甦,既為人民幣抗貶給力,亦為全球景氣帶來希望的話,則資金一面倒流往美元的情況尚有望紓緩,只是這方面變數甚多,且別過早為美元強勢逆轉下定論,也別輕率瞓身入市追漲股市。
在重塑出新的全球化力量前,在後疫情時代,匯市持續大幅波動,繼續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和企業營商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新常態之一,乃製造業選擇本地化生產,以盡量減少跨境物流與匯率風險,惟代價是大減產銷上的規模效益,意味昔日的高增長日子無法重現,世界經濟規模亦面臨收縮。另外,國際貿易為了減少匯率波動的影響,更傾向選擇增強區域貿易,並推動以本幣交易結算,減少以美元交易結算,長遠將對美元的國際流動性構成深遠影響,意味眼前這場全球貨幣戰,遠未見盡頭。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