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錢」進:實際工資退步 移居生活「澳」惱
移民離不開生活,而目前在海外生活面對的其中一個難題是生活成本高昂,尤其能源價格狂飆,遠遠拋離僱員薪酬增長。澳洲政府預期,實際工資要回復增長可能還要等兩年,民眾現時需面對較艱難的時期。
物價急漲:通脹32載新高 有望年底見頂
澳洲財政部長查默斯日前公布工黨上台後首份財政預算案,預計新一年度錄得369億澳元(約1,855億港元)財政赤字,比早前預測少一半,但在2024至25財年,赤字或將增至513億澳元(約2,580億港元)。預算案亦預測,澳洲人未來兩年多將面對生活成本持續上升,以及高通脹影響下實際工資將下降的艱難財政時期。
電價未來年半看升56%
俄烏戰爭未有停止迹象,全球能源危機正在升級,通脹壓力持續存在。澳洲預計即將來臨的聖誕節,當地電價將平均上漲20%,未來18個月內更會累計上漲56%。天然氣價格亦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上升44%,加劇民眾的生活負擔。
澳洲第三季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7.3%,升幅高於預期的7%,並創1990年以來最高。通脹加劇的驅動因素包括煤氣和家庭燃油支出、外賣和堂食支出、以及傢俬、食品及水果等價格繼續攀升。當局預計,當地通脹率有機會在今年底達到峰值7.75%,然後在未來兩年放緩,到2023至24年度回落到3.5%,之後到2024至25年度進一步降至2至3%的澳洲央行目標範圍內。
勞動力市場緊張將使工資增長在2022至23年度以及2023至24年度達到3.75%,然後在2024至25年度降至3.25%,意味在比較通脹率後,實際工資需等至少兩年才有望重拾增長。當局承認,在通脹回落前,澳洲人實際工資增長難以預見。
勞工市場:9月失業率仍穩 新增就業減慢
澳洲9月的失業人數增加了9,000人,失業率仍保持在3.5%,但新增就業放緩,就業人數僅按月增加900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5萬人,更較8月份時新增3.35萬人就業顯著回落。
澳洲統計局指,雖然近月當地就業增長有所放緩,但並不意味沒有大量的招聘,每個月仍有近50萬人進入就業市場,而每個月離開就業市場的人數也差不多。
數據顯示,當地職位空缺數量在6至8月期間下降了2%。雖然招聘廣告數量出現下降的迹象,但仍遠遠高於疫情前水平。
央行預告短期再加息
不過,最新就業狀況意外陷於停滯,支持澳洲央行作出放慢政策緊縮步伐的決定。澳洲央行繼10月加息0.25厘後,在11月1日符合市場預期僅再加息0.25厘。不過,通脹率水平仍是對未來加息步伐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澳洲央行副行長Michele Bullock早前表示,未來數個月可能會進一步加息,其速度及時間取決於經濟數據,重申央行將採取必要措施,將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
該央行指,澳洲的家庭收入增長沒有跟上通脹速度,家庭償債能力下降。若經濟狀況,尤其是失業水平比預期差,樓價更有大幅下跌風險。
市民數目:移民回復淨流入 人口年增0.9%
受累新冠疫情大流行採取封關措施,澳洲早前的人口增長一度降至百年來最低的0.1%水平,至近月情況開始改善。
澳洲統計局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由去年3月至今年3月,全澳洲總人口增加23.41萬人至約2,589萬人,增幅為0.9%。期內增長的人口中,有10.96萬是海外移民,佔比46%,同時扭轉了此前一年移民淨流出的情況。
移民配額上限添至19.5萬
當局稱,海外移民再次成為該國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其中,入境移民人數比上一年增1.83倍,離境移民人數則僅微增1.5%。在去年3月之前的一年中,海外淨移民人數減少9.43萬人。
然而,儘管海外移民正隨着澳洲重新開放邊境而回流,但仍不及疫情之前的一半,當時的淨流入移民數量在23.8萬至26萬人之間。這亦解釋了為何澳洲近10年來首次大幅提高年度永久移民配額上限,由原先的16萬增至19.5萬,以期增加數以千計的護士、工程師、農場工人供應,紓緩勞動市場供求嚴重失衡情況。
地區優勢:昆士蘭環境佳 人口增幅稱冠
去年3月到今年3月的人口數據亦顯示,全澳有30.93萬名新生嬰兒,同時有17.91萬人去世,人口自然增長率比前一年下降4.6%。
如果分地區看,布里斯班與黃金海岸所在的昆士蘭人口增幅全澳最高,達1.8%,期內增加了9.21萬人口至529.61萬人;其次是西澳增加了3.22萬人,增幅1.2%,人口升至277.34萬人。
至於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省繼續是全澳人口最多省份,達813.01萬人,期內人口增加了4.44萬或0.5%。而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省人口增加4.15萬人或0.6%,至659.33萬人。
物業較大兼價錢吸引
除了海外移民流入外,部分原先住在新南威爾士省和維多利亞省的人口,選擇遷至昆士蘭和西澳定居,帶動這兩個地區的人口增幅。分析指,昆士蘭和西澳的居住環境較佳,人們可以較低的價格在更舒適的地點購買更大的物業,加上經濟發展潛力不俗,提升了對想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人士的吸引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