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股無力百花殘 經濟前景甚艱難

眨眼尚有兩個多月就過年,今年的年關是百分之百難過!作為經濟晴雨表的港股,由年頭跌到年尾,至今總市值已削近半,累計蒸發逾13萬億元,大概就相等於去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6倍。港股資產大貶值,蒸發巨量財富,後遺症必然是打擊投資與消費,令疫後經濟復甦舉步維艱。
更慘是港府振興經濟無方,眼見關乎百業興旺的樓市高危,繼續袖手旁觀,忠言逆耳;加上兩地通關無期,香港防疫與國際脫軌,本地消費與國際商貿與金融皆難全面復甦;而人民幣續貶值,在港上市的中國資產價格承壓,致令港股與香港經濟景氣皆墮無底深潭。
經濟有周期,資產價格亦然。本來股市如潮水,漲退有時,只要確保市場運作正常,自會在波動中重新找到平衡點,漸漸又再重納正軌。可如今港股的問題複雜,一則本地市場景氣持續受防疫的限制,移民潮讓人才與錢財都不斷「失血」;另一方面,佔港股市值比重達六、七成的中資股光環盡失,科技股王變成「落水狗」,股價創逾5年新低,外資沽盤源源不絕,業務經營又備受內地的嚴格監管打壓。昔日支撐升市的權重股,如今變成拖累大市的禍首。眼前港股低處未算低,一片「百花俱殘」的景況,又豈非無因?
本來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元強勢,港元資產本不失吸引力。偏偏今年以來香港不斷走資,地緣政治風險與港美息差變化固然有影響,但更大的因素,莫過於美元強勢下,人民幣持續貶值,大部分以人民幣作為主要收入貨幣的中資股,盈利要相應打折;加上內地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經濟遲遲未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中美博弈下掀起的制裁風暴,企業盈利必然要為這些因素付出沉重代價。佔港股大比重的中資股多災多難,港股又怎會有運行?
香港經濟若能站穩住腳,港股都不至於會變「地底泥」。可疫情已讓不少本地企業老本「清零」;最新不徹底的放寬防疫措施,又變相鼓勵港人外遊,令第四季的零售消費旺季蒙上重大陰影。更攞命的是眼見樓市響警,港府仍不肯撤回針對樓市的過時財政措施(辣招稅),樓市供需被長期扭曲,在跌市之初無法起到應有的緩衝作用,到跌勢形成,樓價拾級而下,屆時市場信心盡失,後知後覺的港府才夢醒要「撤辣」,恐怕難力挽狂瀾。樓市一冧,港股再上演「高台跳水」,絕非天方夜譚。
股、樓既是香港人的主要資產,也是本港經濟的兩大命脈,如今都已先後響警。論金融,中國因素非香港可以控制,兩地一日通關無期,金融互聯互通都繼續大打折扣,而且強美元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如逆水行舟,說好了金融榮景,只怕繼續兌現無期,加上樓市欲墜,這一刻任由港府如何落力唱好香港故事,誰願拿真金白銀投資香港接火棒?
港府每事作繭自縛,經濟一病不起,市面秋景淒涼,而迎面而來只怕冬風無情,百業更殘!如此這般作為,試問香港就連基本步履也不穩,港府可以憑甚麼向外吸錢搶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