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電動車恐掀淘汰潮

劉偉健稱,「電動車新勢力燒錢燒得快,又未賺錢,未必有咁多資本留咁耐。」 劉偉健稱,「電動車新勢力燒錢燒得快,又未賺錢,未必有咁多資本留咁耐。」
劉偉健稱,「電動車新勢力燒錢燒得快,又未賺錢,未必有咁多資本留咁耐。」
明年銷量或放慢 競爭激化兼狂燒錢
汽車是一國消費的重要支柱,惟內地電動車股股價近日接二連三破底,其中,小鵬汽車(09868)上周五才再創上市新低,從今年盤中高位累瀉逾82%。專家拆解,就算電動車明年銷量未必如市場所想般惡劣,兩年後中檔車型競爭會愈益激烈,燒錢嚴重的新勢力能否熬過令人擔憂,道出資金成本不斷攀升的當下,現金流於選股過程中愈益重要。
大和中國及香港汽車、交通及工業研究主管劉偉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市場對於內地今年電動車銷量增長約一倍沒有甚麼異議,問題是投資者已在擔心明年會顯著減弱,跳崖式插至一成左右,不符合投資者炒電動車高速增長的入市初衷,更何況美國通脹乃至聯儲局加息步伐都比原先預期嚴重,「總之依家市場上消息都負面居多。」
他未有如此悲觀。歐洲苦於電力危機,電動車明年需求確實不容樂觀,惟美國尚可,佔全球三成多的內地仍有望再增長四成,主要是很多產品今年下半年才推出,民眾對電動車的認受也高了很多。
「其實啲人唔係話特別鍾意用電」,更多源於電動車配備智能系統,如語音指令和不用使撻車匙等,而傳統車廠又覺得品牌未來取決於電動車銷量,新功能都集中投放在電動車。「電動車股嘅投資邏輯唔同傳統車睇經濟周期,而係份額提高。」
小鵬市佔響警 短線受壓
不過,內地電動車銷量增長到了2024年和2025年或分別進一步放緩到兩成及一成多,中檔車競爭卻愈來愈大,首先寶馬和平治等老牌車廠會加緊推電動車,還有蘋果公司(Apple Inc.)和小米集團(01810)的潛在威脅。比亞迪(01211)、吉利汽車(00175)和長城汽車(02333)這些傳統中國本土品牌現金流充足,後兩者還有傳統燃油車的老本,但一些「新勢力燒錢燒得快,又未賺錢,未必有咁多資本留咁耐」,差起來恐有一批慢慢消亡。
劉偉健指,小鵬的問題在於年中上海解封後率先減價,其後銷量開始按月下跌,就算日後還能融資、不會倒閉,市場份額已響起警鐘。理想財務相對健康,問題在於停產L1後,接力的L9和L8或較為相似,「一加一係咪有二要再睇」,短期銷量恐會受壓。
推高檔車型並非想像般容易,別說小鵬,就算是今年搶了不少市場份額的比亞迪也有待觀察,「踩入高檔領域開頭預咗會蝕,因為你唔會預期賣到好多,反而中低檔車型現金流會好啲。」比亞迪高端品牌暫定今年底發布,同步亮相首款硬派越野車型,定價100萬元人民幣以上。反而蔚來(09866)一直以高檔車定位,若供應鏈問題如管理層所講今季解決,月均出貨量能重上兩萬輛,可望迎來估值向上重估,因此蔚來是「新勢力」當中的首選。
鋼鋁價回落 助降成本
至於傳統車企,主題依然是向新能源車的轉型進程成功與否,尤其是今年汽車購置稅減半不過是把燃油車明年的銷量推前而已,暫時看吉汽和長汽轉型較成功,廣汽集團(02238)的產品也一向不俗。
困擾電動車產業的除銷量前景烏雲增多,固然是鋰金屬成本攀升恐削弱需求。不過,劉偉健指,車企盈利對電池成本的敏感程度沒外界想像般大,即使正逐步傳遞,「加價一兩千(元人民幣)已經轉嫁好多」,因為鋰以外的材料漲價不太嚴重,亦有規模效益,更重要是鋼材和鋁價顯著回落,因此原料價格對車企毛利的壓力已見紓緩。至於晶片短缺亦有所改善,之後就看內地車企如何保障高端晶片的供應。
車股自今年高位大幅回調車股自今年高位大幅回調
車股自今年高位大幅回調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