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谷經濟 難靠消費

宋錚表示,現在不是一個隨便撒錢就可以把基建搞好、推動經濟增長的年代。 宋錚表示,現在不是一個隨便撒錢就可以把基建搞好、推動經濟增長的年代。
宋錚表示,現在不是一個隨便撒錢就可以把基建搞好、推動經濟增長的年代。
未來10年GDP料僅增3% 短期由投資推動
經歷監管風波、內房危機、嚴格「清零」政策打擊市場信心,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中國未來10年經濟增速將降至約3%,2040年人均收入仍不及美國三分之一,如何以「共同富裕」提振內需、推動「內循環」應對中美邁向脫鈎,備受注視。不過,綜合分析,中國經濟外部環境複雜,短期內擺脫不了投資主導的增長模式,其回報率及可持續性卻愈益令人懷疑。
二十大新聞發言人孫業禮稱,中國中等收入人口超過4億,規模與成長性冠絕全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曾稱,內地去年最終消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54.5%,比資本形成總額(投資)高11.5個百分點,預示經濟增長模式逐漸看齊發達國家,以消費驅動。不過,寧的數字是居民和政府消費支出的總和,前者的比重實際僅38.5%,繼續2004年以來低於投資的慣性。
受累環球不穩及疫情
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宋錚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消費於經濟的比重提高不一定顯著重振經濟增長,以前佔比低也能增長得很快,因為佔比大的製造業收穫很多投資與出口;近年消費提高背後乃服務業增長快,惟以餐廳為例,消費服務業的生產力不會像科技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提高消費真正意義在於,基建之類投資回報率過去10多年由雙位數腰斬至5%或更低,推動經濟的效果弱很多,還是老靠借錢投資就有隱憂。「現在基建已做得很好,政府已做了很多惠民項目,惟目前基建佔內地投資的比重仍高達25%,放眼全球非常高,究竟如何做得更好,所謂新基建又是否真的值得投資,答案不如以前顯然可見。」
宋錚對中國長遠的消費增長仍審慎樂觀,如能戰勝疫情,不再「動態清零」,居民收入上升應該能夠令消費及其佔GDP的比重,延續疫情爆發前的漸進升勢。奈何今年全球經濟動盪,短期難見顯著改善,除疫情和內房寒冬外,還有美國急速加息限制中國減息刺激經濟的空間,以及俄烏衝突。
他說,本港的消費券做得很好,尤其是體現於對低收入階層有較大幫助;內地「派糖」卻很謹慎,一些地方政府類似措施的力度不如香港,刺激經濟繼續以「基建為主,消費為輔」,救市政策組合的效率值得商榷。他又認為,城鎮退休職工的養老金與在職人士的工資水準同步,惟暫時沒有很令人信服的證據,制度能令年輕人有信心自己退休時也有這種待遇。
事實上,「一名前任及兩名現任中國政府顧問」向外媒透露,政府知道要振興消費,惟覺得並非當務之急。財政部財政科學所原所長賈康稱,消費不振出於信心疲弱,短期內還要靠投資推動增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邁克爾‧佩蒂斯評論,北京要是為了經濟增長保持一定水準而強行令投資高速增長,負債終有一天難以承受,否則就得設法改善福利保障、提高民眾收入,不然就坐視經濟增長顯著減慢。
儲蓄率較高 穩字當頭
宋錚認為,中國外債很少,「內債再多無非就多發貨幣、通脹高些」,不會爆發希臘式的金融危機,而以目前通脹不高,不見得貨幣超發。不過,現在穩字當頭,中國經濟穩定的「壓艙石」恰恰就是老百姓儲蓄率較高,不管出於社會保障有待改進、置業、育兒、對前景審慎等甚麼原因,均反映國民對國營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尚有信心,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否則很糟糕,從這點看,消費不太高也不必太在意。」
另外,孫業禮表示,「限制資本無序擴張」與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並非對立,民營經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始終都會是投資的熱土,請大家放心」。
富瑞點評消費板塊富瑞點評消費板塊
富瑞點評消費板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